1、下列词语搭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意志坚强 房屋倒塌 发扬作用 发挥风格
B.解除痛苦 发现问题 发明创造 支配时间
C.改正错误 改善态度 改变生活 悉心指导
D.寻找机会 认识深厚 继承传统 感情深刻
2、古人读书的方法多样。下列属于朱熹的读书方法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蜻蜓 承认 洒店 步伐 委托
B.棉羊 预计 惩罚 锄头 榆树
C.诡计 幼稚 颤抖 破绽 试探
D.调换 恐怕 斩新 板凳 拇指
4、把词语补充完整。
实____实____ 指____点____ 蹦____蹦____
完____归____ 负____请____ ________无闻
5、读拼音写汉字
qīng | fēng | jìng |
________山 | ________树 | 石________ |
________澈 | ________景 | ________争 |
________声 | ________狂 | ________然 |
6、填字成词。
永不( )止 波光荡( )
扬蹄( )走 昂首( )鸣
( )( )百态 ( )( )曲折
( )( )相异 ( )空飞( )
前( )后( ) 闻名( )( )
7、日积月累。
1.《将相和》一课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___________,第二件是__________,第三件是__________,三件事的关系非常密切,_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_的起因;_________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你认为这个“奇迹”奇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
你还读过哪些抗日战争的故事?(写出故事名称即可,至少写四个)
______________
4.张其脑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你会用岳飞的“_____________”来劝他。
8、读句子,完成词语练习。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香飘十里”含有夸张的意思,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2.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这句话中“扫视”的意思是_________,其近义词是_____。从“呆呆地”可以看出____________。句中“呆呆地”可以换为______、_______。
9、阅读大舞台。
人生考题
清晨,小保姆起床做饭,在房门口拾到1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下来的,就随手把它放在厅中茶几上。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___________(设想念头 心计 心思)。
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内门口见到了一张钞票,是5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主妇,怎么会丢三落四?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嘴巴,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小看人?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她越想越气,准备找女主人理论。然而,她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她眉头微微地皱起,旋即用脚把钱____________(放 扔 挪 抛)进茶几底下……
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看厅中动静,她想看看女主人是否来取钱。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厅中,在茶几前趴下,把手伸到茶几下……这一镜头,小保姆看呆了,女主人在小保姆心中被敬重的位置坍塌了。她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便安然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清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10元钱。她的嘴角__________(显示出现 泛起 作出)了一丝冷笑。她把钱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当晚,刚刚从科长位上退下来的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像当年找科员谈话一样,严肃、婉转: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可是……唉!做人刚起头,路正长着呢?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你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
“是呀!难道你还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不,我已经将10元钱还给你了!”
“咦,你啥时啥地方还我的?”
“早7点,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颤。她一时脸红语塞,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怎么让她看到了?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7点钟都要下楼去晨练,小保姆就把捡到的10元钱放到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10元钱,眼睛一亮,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进了怀中,根本没有想到有谁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
【2】文中“似乎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请你说说保姆所下的决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唉!”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哪些话?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尝试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人生考题》,从文中看来,这个考题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这次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是谁?并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阅读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乐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儿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这个片段节选自《 》一文。
【2】写出文中括号里应填写的关联词语,然后运用所填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
【3】选文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句;给这句话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
【5】这个片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
11、阅读课内语段《景阳冈》节选,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 ),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1】将下列动词恰当地填入文中括号内。
轮 劈 揪 掀
【2】阅读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结合文意猜一猜它的意思。如“梢棒”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时间非常短促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写作文时也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表达这个意思。
【4】老虎抓人主要靠三招: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一个办法: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语段,我们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我还知道有:_____________ 。
【6】读过《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后,你一定感受颇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或者人物,说说读后的感想(武松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一读课文片段,然后做题。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
【2】短文片段的中心句是 。我快乐是因为 ,我惧怕是因为 。
【3】用“△”标出“我”进书店时动作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的好处?
【4】哪几句话是作者心里想的句子,请用“ ”画下。
【5】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3、文学性文本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作者:李本深。选用时有改动)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军长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了军长的“愣”,请联系上下文,推测军长的内心活动。“军长愣了一下”,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长愣住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请选择一处人物描写,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在写法上与《军神》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百花园。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选文中画“_”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描写,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选文中画“ ”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
【3】“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个句子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是“______”,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宁死不屈的空军勇士
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空军勇士阎海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②1937年8月17日,淞沪会战中,阎海文的战机被击落。几天来,日本侵略军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种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当他们看到阎海文从战机上跳伞下来时,就急着想看看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的。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中国飞行士。”“让这家伙尝尝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但阎海文并没有放弃反抗,他一直战斗到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并把那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③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阎海文的墓碑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④阎海文是辽宁省北镇市人,殉国时年仅21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这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
(选文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第②段日本侵略军的语言描写反衬出____________,让日本侵略军吃尽了苦头。
【3】日本人为什么要向阎海文列队脱帽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想对勇士阎海文说什么呢? (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野菊花》,完成习题。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①,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1】第1~~3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描写野菊花的?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花的大小
B.花的作用
C.花的生长环境
D.花的气味、形状
【2】第4自然段中,作者把野菊花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檀竹进行对比,表现了野菊花( )的品格。
A.朴实、无私 B.勇敢、进取 C.狂野、骄傲 D.高洁、孤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野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B.选文告诉我们,人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姿态地开放,努力向上,勇敢进取。
C.在作者眼中,野菊花美得灿烂辉煌,美得野性,但没有名菊惹人喜爱。
D.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鸽子“检验师”
鸽子有一双分辨能力很强的眼睛,它能识别出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一家新西兰的集成电路制造厂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鸽子,精神饱满地站立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作业线旁巡视,一旦出现次品,它便铁面无私地剔出来。在药厂里,鸽子同样担负着检验师的重任,监视着药品颗粒的大小和色泽的深浅,毫无保留地拣出药品。在炼钢厂里,鸽子能检测煤气的外泄,必要时发出警报。在机械厂里,鸽子也担负着检验机器质量的工作。鸽子所以能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就是因为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 ) 敏锐( )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面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小立不想再与他( )什么了。
他有很强的( )是非的能力。
(4)这段文章主要讲的是( )。
A.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B.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识别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工厂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
C.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在机器旁巡视,铁面无私地检查着产品的质量。
(5)请在文中找出若干个成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de dé 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
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 zhuàn)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揭 竭 渴)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肓(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 五湖四海 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闭上了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你[ ]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打上“√”。
【2】在文中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_______,第二个“蜡”是指______。
【4】在第一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tì dì),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知道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誉满天下,技艺卓绝。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我,该感谢你们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当命运堵塞(sāi sè)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誉满天下——( ) 艺术超凡——( ) 感谢——( )
【2】请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根据短文,填写表格。
人物 | 爱好 | 理想 | 不幸遭遇 | 新的追求 | 结果 |
一个孩子 |
|
|
|
|
|
另一个孩子 |
|
|
|
|
|
【4】画线部分与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中的一句话相似,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战胜命运的孩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用一句话写下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百花洲。请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突然,一群人拦住了高斯的去路。
把字句:
被字句:
21、按要求改句子。
1.把他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改为“被”字句)
蝈蝈不肯叫。(改为疑问句)
22、难道巴迪的诗写得不精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一个学期里你有困惑,也有喜悦;你有进步,也有不足……请你以“ 我想对您(你)说”为题写篇习作。
要求:①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成一封信,注意写信的格式;
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白己的心声,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体会到你的感情;
③写完后读一读,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