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松原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刚蒙蒙亮,薄雾还还未散去,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等……热腾腾的蒸汽搅合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B.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B.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C.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电线杆。

D.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澄(chè) 由(zhōng) 恐(xià)

B.书(kǎi) 胎(pī) 雳(pī)

C.杆(wéi) 迫(jiǒng) 长(piāo)

D.壳(bàng) 弓(nǔ) 刻(juān)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我会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退化——( 垂直——(

 

6、词语游艺厅。为下列句子选择最准确的词语。

  绝望 失望

(1)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之后,便( )地离开了。

(2)小明在三好学生评比中只得了15票,大家心中不免有点( )。

先人后己 肃然起敬 奋不顾身

(3)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同学们对这对父子__________。这位伟大的父亲在大地震后,__________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他7岁的儿子阿曼达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孩子,得到父亲救援时,他__________让同学们先出去。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扬扬     ( )( )

失声( )     一如( )

8、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①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定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战事多、社会乱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   做不到了, 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桃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在文段画 处补充合适的内容。

2下面选项能很好地概括文段内容的是(

A.读书好 B.多读书 C.读好书

3把书籍名称和作者对该书籍的评价连线。

《西游记》   《封神榜》  《荡寇志》  《水浒传》

 

 

索然无味   栩栩如生   烦琐   精彩

4读书好,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我们应该怎样选好书?

__________________

10、名人读书法

①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过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读书时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③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方法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浩如烟海:________        ②因人而异:________

【2】给短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无论……都……    即使……也……       既……又……    虽然……但是……

【3】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总结的读书法,分别是:鲁迅的___,爱因斯坦的___,毛姆的____

【4】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告诫我们不应该___,而应该___

【5】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为什么?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一生就做一件事

“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大音希声。一辈子少言寡语的朱光亚,一生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1950年3月18日,52名中国留关学生发表《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

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

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史称“东方巨响”。

那天,在撤离试验现场时,司机驾车走错了路。当朱光亚转过身来,正好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他顿时潸然泪下。当晚,朱光亚在庆功宴上喝得大醉,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醉酒。

大有大无。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

“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很丰富,但唯独没有《朱光亚传》。不是没人写,而是到他那里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父亲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长子朱明远也是猜出来的。

奥本海默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朱明远也问过父亲,中国的“奥本海默”是谁?朱光亚的回答是:“应该是一群人,应该是整个集体。”

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朱光亚星”。命名仪式上,朱光亚说:“我很不敢当……”

【1】选文第2自然段中,朱光亚的话前半句轻描淡写,后半句奇峰突起,前后之间形成反差,这充分表现了朱光亚既有__________的处事风格,又有_______的远大志向。

【2】朱光亚的两嗓子,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

【3】从朱光亚的回答“应该是一群人,应该是整个集体”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的人。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13、阅读短文《牵着母亲过马路》,完成练习。

①周末带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我说:“妈,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和我出发了

②到菜市场需要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③横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______________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我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年轻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开,但永远也掠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

【1】文章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这两次牵手分别是(1)_____;(2)_____

【2】请联系上下文,将第③自然段补充完整,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3】读文中画“______”线的句子,这句话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母亲眼里闪过惊喜”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第⑤自然段,母亲送作者上学的情景一定勾起你的回忆,请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你的母亲送你上学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B.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将炽热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

14、阅读理解。

金字塔夕照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1】作者开篇写道“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

【2】请将文中与“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相关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思考,下列不是作者围绕金字塔的“金色”写的一项是(  )

A.远远望去,沙漠开阔而雄浑。

B.“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非常绝妙。

C.大漠夕照中的金字塔让人产生怀古幽思。

【4】由眼前的金字塔,作者产生了哪些奇妙的联想?

__________

15、阅读并完成文后练习。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从文中加点词能体会出_________。“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表明了________

【2】选文塑造人物形象时,用到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画线句子要用______的语气来读,“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将_______比作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什么会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有( )。(多选)

A.突出手术漫长

B.说明刘伯承伤势严重

C.衬托刘伯承意志力坚强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一个学生哭丧着脸走到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眼前,诉说自己一次重要的动物实验失败了。

巴甫洛夫听完说:从你上次实验成功时的那副神气,我就知道你这次肯定要失败。

学生不解地问  老师   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发表时 难道不高兴吗

那时,我的心情与其说是高兴,倒不如说有点沉重。 巴甫洛夫继续说:因为我想到,

在科学的崎岖的小路上,要想前进一点点,可真不容易啊!

学生又问:你当时一定还想得很多吧!

是的,巴甫洛夫语重心长地说,学者在成功面前,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获得成功之前

的挫折和教训,而不是赞扬和荣誉。这对年轻人尤为重要。学生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1)文中(   )这个词写出了学生的痛苦心情。(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在正确意思后面画“√”2分)

A.喜悦的神气 B.不知所措的神气

C.紧张的神气 D.骄傲,忘乎所以的神气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沉重( )   赞扬( )   崎岖(   )

(4)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5)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牢记的一句话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并说一说你要牢记的原因。

(3分)

 

 

(6)巴甫洛夫第一篇论文发表后,为什么心情反而是沉重的?(2分)

 

 

(7)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17、课外拓展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   空虚),词汇(贫乏   缺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是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 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 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   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句、好的描写。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要能够背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总是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同时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   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词。

【2】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了好大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光想还不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具体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根据徐特立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8、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文中照应题目的句子是哪句?用_____画出。

【2】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这样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回答时用上要想……就得……”

【3】请你想象一下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19、认真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子中“大、小、花、黑”写出鸟的_____多,三个“有的”写出鸟儿的_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说说“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具体说明“应接不暇”的句子是_______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特定的称谓。

(2)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之情。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父亲对母亲说:“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爸爸说:“我没听懂你的意思(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家界的景色真美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餐桌上的那首诗把父亲的目光吸引住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流畅、优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一读,想想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写一写。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不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万花筒。(12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

 

(2)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狼论个头和力气比不过狮、虎、豹等。

狼也有胜过狮、虎、豹的地方。

 

(3)读一读,回答问题。

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儿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请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用“尖锐”的不同意思写话。

尖锐(表物体):

尖锐(表声音):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园地。(任选一)

(1)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2)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美好心灵。选取自己最佩服的一个人写一篇作文。注意把内容写具体,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