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刃”的造字法是( )
A.会意
B.指事
C.象形
D.形声
2、下列是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吴用——智取生辰纲
B.孙悟空——智斗牛魔王
C.曹操——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3、下列读音、书写、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军(guān) 灾难 狂风怒号(号叫)
B.间隔(jiàn) 勉强 敏而好学(聪敏)
C.悄没声儿(qiǎo) 骄健 随意春芳歇(休息)
D.龟裂(guī) 旅店 兴高采烈(精神,神色)
4、词语颠倒成词
例:门前——前门
讲演— ( ) 算盘—( )树种—( ) 菜花—( )
锅盖— ( ) 办公—( )大人—( ) 扶手—( )
故事— ( ) 好心—( )黄牛- ( ) 私自-( )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己亥杂诗》中写朝野噤声,社会死气沉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经常告诫我们:“我们要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陶渊明曾经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相和》一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小故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
(4)《示儿》是____朝爱国诗人_________写的。诗人既写出了自己最大的遗憾: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自己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
6、读拼音写词语。
mà zhà dù jì duàn liàn nián líng
( ) ( ) ( ) ( )
hóu lóng yǐn jiàn shēng chù xiàng mào
( ) ( ) ( ) ( )
7、根据课文内容及日常积累填空。
(1)干将发硎,_____________,天戴其苍,_____________。
(2)诗词佳句,魅力无穷,诗中有赞颂读书妙用的诗句:“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也有珍惜时间的劝导:“_____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还有抒发满腹愁情的:“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
(3)勤俭节约是一种修养,正如北宋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养成了奢侈浪费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过来了;唐代魏徵也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_____________的海力布,_____________的牛郎。(填四字词语)
(5)漫步园内,___________,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____________。
8、课文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5分)
(1)狙公_______ ,曰:“__________。”众狙皆怒。曰:“_________________。”众狙_______。
(2)_______,鱼相与处于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相忘于江湖。
(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9、阅读《大熊猫》,完成习题。
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1】画横线句子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分类别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熊猫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B.大熊猫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C.大熊猫完全不显露食肉的本性,不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D.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3】请你说一说科学家称大熊猫为“猫熊”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食量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中“最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练习。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 );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 );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 );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 )。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囫囵吞枣。( )看了,(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将下列词语填人第②自然段中。
文学书 科学书 哲学书 历史书
【2】在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了短文后,再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1)“读书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仿照这样的写法,接下去再写一句。
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
②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③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华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脚迹,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为了追求多棱的希望,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④因而,我稚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颤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⑤我在飘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了弓样的小桥。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⑥弯弯的小桥,是我梦中的桥吗?
⑦30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⑧啊!小桥呢?小桥躲起来?河中一道长虹,浴着朝霞熠熠闪光。哦____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____汽车的呼啸____摩托的笛音____单车的丁零____合奏着进行交响乐____南来的钢筋____花布____北往的柑橙____绘出交流欢跃图____
⑨满桥豪笑满桥歌啊!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月拉开了!
⑩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汇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望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啊,我梦中的桥!
【1】给文段加上题目:________
【2】在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哦________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________汽车的呼啸________摩托的笛音________单车的丁零________合奏着进行交响乐________南来的钢筋________花布________北往的柑橙________绘出交流欢跃图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实现—________ 联想—________ 丰富—________ 五彩缤纷—________
【5】第⑧段具体写故乡变化 ,这一段从哪两方面写家乡桥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绿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 )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进化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得( )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 )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粗的字注音。
【2】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用“ ”画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3】用“=”画出文中的3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聚精会神地_______ 聚精会神地_______
【5】写近义词。
专注──____ 焦急──____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谁该吃桃? (2)考试 (3)过河
【8】用“△”标出第5自然段中的动词,然后再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13、课内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 “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可,能; ②能忍受,能承受。
“破烂不堪”一词中的“堪”应选第( )种解释。
【2】比一比,看看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①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②父亲说:“出来吧!阿曼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类似的话为什么在短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了不起”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①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有一次,我到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去过冬,在那里,我见到了封冻的湖泊和白雪皑(ái)皑广阔的原野。我第一次领略到了冰雪世界无穷的妙趣。
我惊讶地发现,大自然的怪手剥去了树木和丛林的外衣,只剩下零星的几片枯叶。鸟儿飞走了,光秃秃的树上只留下堆满积雪的空巢。高耸的山岭和广漠的原野,到处是一派萧(xiāo)瑟(sè)的景象。
有一天,天气阴沉,预示着暴风雪即将来临。没多久,雪花开始飘落了,我们跑出屋外,用手去接住那最早飘落下来的雪花。雪花无声无息、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到地面,一连几个小时下个不停。原野变得平整,白茫茫的一片。清早起来,几乎分辨(biàn)不出村庄的原貌了。道路被白雪覆(fù)盖,看不到一个可以辨认道路的标志来,惟有光秃秃的树林在雪地里矗立着。
傍晚,突然刮起了一阵东北风,狂风把积雪卷起,雪花四处飞扬。家人围坐在熊熊的炉火旁,讲故事、做游戏,完全忘却了自己正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孤独之中。夜里,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我们惊恐万分。屋檐嘎(gā)嘎作响,屋外的大树左右摇摆,折断的树枝不停地敲打着窗户,发出可怕的声音来。
一直到第三天,大雪才停了下来。太阳从云层中探出头来,照耀在广阔白色起伏的平原上,四周到处是被雪堆积成奇形怪状的雪丘。
松树矗立在雪地中,披着银装,像是大理石雕成一样,闻不到了松叶的芬芳了。阳光照在树枝上,就好像钻石般熠(yì)熠闪光,轻轻一碰,积雪就像雨点一样洒落下来。雪地上强烈的阳光反射,穿透了蒙在我眼睛上的那一层黑暗。
积雪慢慢地融化,在它还没有完全消失前,另一场暴风雪又来了,整个冬天,几乎踩不着土地。树木上的冰凌偶尔会融化,可是很快又会披上一件相同的白衫;芦苇和矮草丛都枯黄了,躺在阳光下的湖面也变得又冻又硬。
那年冬天,我们最喜欢玩的是滑雪橇(qiāo)。湖岸上有些地方非常陡峭,我们就从坡度很大的地方往下滑。大家在雪橇上坐好,一个孩子使劲一推,雪橇便往下猛冲。穿过积雪,跃过洼地,径直向下面的湖泊冲去,一下子穿过闪闪发光的湖面,滑到了湖的对岸。真是好玩极了!多么有趣的游戏!在那风驰电掣(chè)的一刹那,我们似乎与世界脱了节,御(yù)风而驰,飘飘欲仙。
【1】给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无声无息:____________
【3】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
【4】选择,填序号:作者对树木、原野、芦苇、草丛等进行了( ),对下雪的过程、人物等进行了( ),动静结合,把冬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5】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短文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15、精彩的课文天地
(1)《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全诗中没有一个“马”字,但从
可以看出作者是写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2)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把你知道的至少写4个
(3)写出上半学期你在课内阅读中积累的一段美文: 。你认为这段文字好在: 。
16、购买奇迹(13分)
一个8岁的孩子听到她的父母正在谈论她的小弟弟,她只知道他病得非常厉害,但是,父母没有钱为他治病。现在,只有一个费用昂贵的手术能救他弟弟的命了。但是,他们借不到钱。
当她听到爸爸绝望地低声对眼中含泪的妈妈说“现在,只有奇迹才能救他了”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回到她的卧室里,把储蓄罐拿出来。她把零钱全部倒在地板上,仔细地数了数。
然后,她把这个宝贵的储蓄罐紧紧地抱在怀里,从后门溜出去,走过6个街区,来到当地的一家药店里。她从她的储蓄罐里拿出一个25美分的硬币,放到玻璃柜台上。
“你想要什么?”药剂师问。
“我是来为我弟弟买药的,”小女孩回答道,“他病得厉害,我想为他买一个奇迹。”
“你说什么?”药剂师问。
“他叫安德鲁,他的脑子里长出了一个东西,我爸爸说只有奇迹才能救他。那么,一个奇迹需要多少钱?”
“我们这里不卖奇迹,孩子。我很抱歉。”药剂师说,伤心地对小女孩笑了笑。
此时,药店里还有一位衣着考究的顾客。他问这个小女孩:“你弟弟需要什么样的奇迹?”
“我不知道,”她抬起泪眼模糊的双眸看着他,“他病得很重,妈妈说他需要做手术。但是我爸爸付不起手术费,所以我把攒下来的钱全都拿来买奇迹了。”
“你有多少钱?”那人问。
“1美元11美分,不过我还可以想办法多弄到一些钱。“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噢,真是巧极了,”那个人微笑着说,“1美元11美分——这正好是为你的小弟弟购买奇迹的钱。”
他一只手接过钱,另一只手牵起她的小手。他说:“带我到你家里去。我想看看你的小弟弟,见见你的父母。让我们来看一看我是不是有你需要的那个奇迹。”
那位衣着考究的绅士就是专攻神经外科的外科医生卡尔顿·阿姆斯特朗。手术完全是免费的。手术后没有多久,安德鲁就回家了,很快恢复了健康。
“那个手术,”她的妈妈轻声说,“真是一个奇迹。我想知道它到底能值多少钱?”
小女孩微笑了,她知道这个奇迹的确切价格:1美元11美分,加上一个小孩子的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信念能够创造奇迹。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2)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1分)
坚定的信念能够创造奇迹。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4分)
①现在,只有奇迹才能救他了。
②坚定的信念能够创造奇迹。
(4)为什么绅士说“1美元11美分——这正好是为你的小弟弟购买奇迹的钱”?(2分)
(5)你认为那个奇迹值多少钱?为什么?(2分)
(6)读了本文,你想说点儿什么?(3分)
17、阅读理解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1】联系上下文理解标下划线的词语。
(1)厚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比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草附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为表现人物性格,采用了哪几种写法?用“√”选出。
(1)从语言、动作、装扮等多个角度表现人物特点。( )
(2)多处运用打比方、拟人的手法进行生动描写。( )
(3)人物相互对比,更突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
【3】照样子,联系全文,用四字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特点并填空。
足智多谋的吴用 ________的柴进
________的林冲 ________的洪教头
上面的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屋外环境恶劣,屋内却温暖而舒适。这里可以看出桑娜是个_______的人。
2.作者描写海风狂暴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描写海浪巨响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们会挨饿。
B.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提心吊胆。
C.海上起了风暴,桑娜为了天气的突然变化而感到害怕。
19、阅读练习。
一支金色的钢笔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狠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廓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施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并将(1)(2)(3)(4)处内容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 情节 | 情感 |
开端 | (1)(________) | (2)(________) |
发展 | “她”不改,“我”批评,“她”我,“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 |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
高潮 | (3)(________) |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
结局 |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 (4)(________) |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用“踏实”写句子。
(心里感到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切实,不浮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冀中人们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有人欣赏某句诗歌,因为它富有哲理;有人喜欢看漫画,因为它独特的画面感……请你以“今天我画 老师”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有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