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白城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十几年。”这个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作比较

B.列数字、举例子

C.举例子、作比较

2、下面横线处应该填入的诗句是( )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A.荷叶罗裙一色裁

B.七夕今宵看碧霄

C.西塞山前白鹭飞

D.毕竟西湖六月中

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天下。”(    

A.天下的第一位。

B.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

C.居第一位。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上关联词语。(6分)

(1)、(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2)、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 )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3)、进来看书的人( )很多,(  )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乡村zhăn( )新的面貌。一些小朋友来到这里进行duàn liàn( ),体验bá( )草、gē( ) 麦等农活。劳动间隙,他们在田埂上闲 guàng( ),一会儿捕hú( )蝶,一会儿捉mà zha( ),玩得不亦乐乎。

6、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7、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生态金字塔的第一营养级是    , 第二营养级是      ,第三营养级是      。第一营养级是生态系统能量和营养的    

2.白鳍豚体形     、用肺呼吸、体温     、脑子发达、幼豚靠吃奶长大,是     动物。人们称它是原始鲸类的       

3.“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是树林有     ,有      ,  ,有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失去声音的鸟

一群鸟在天上飞。

它们的队伍包括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它们飞着。没有方向,没有目的。飞,只是因为它们还能飞。只有飞着,它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生命还没有像遗落的阴影一样弃它们而去。

这里是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人区。

没有人知道这群鸟是什么时候飞进来的,只知道,它们从飞进来,就没有吃过一点食物,喝过一点水。因为罗布泊无人区根本没有食物和水。

在鸟儿们的字典里,“天高任鸟飞”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它包含了人类的经验和它们自己的体会。哪儿有鸟不能飞的地方呢?直到自由的翅膀将它们带进罗布泊。这是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它们所熟悉的任何东西。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因为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它们飞着,互相安慰着,喊着,直到完全发不出声音,只是依赖生命的本能,机械地飞。

直到一群探险者来到罗布泊,它们才看到一线生机,跟着探险者的车队一路飞着。一位有经验的探险者喊:停车。他知道,鸟儿们对自己将要飞往哪里已经不关心,它们最需要的是水和食物。

探险者们停下来,拿出随身带的水和食物放到地上,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鸟儿们温顺极了,喝着水,吃着东西。探险者把它们一个个抓住,放入纸箱内,他们明白必须用这种办法才能把它们带出无人区。

有四只麻雀在他们的手中死了。它们已飞到了生命的极限。如果没有遇上探险者,它们可能会在飞翔途中掉落下来,同自己的影子一起在黑沉沉的大地上消失。

探险者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问他:“在罗布泊无人区,水是最珍贵的东西,你们为什么要拿出有限的水给鸟儿们喝呢?”

探险者回答:“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各种可能的危险,我们也已暂时失语。那时,鸟已成了我们的同伴,救助它们,也似乎是在救我们自己。”

后来,探险者和鸟儿们一起走出了罗布泊无人区。在库尔勒,探险者们还举办了隆重的放飞仪式。

据说,现在也常有一些小鸟,如同探险者的闯入一样来到罗布泊,而探险者也无一例外地想办法把它们带离无人区。

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1】这只鸟的队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高任鸟飞”这句话的前半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因为罗布泊现存的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

(2)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

(3)探险者们随身带的水和食物很多,所以拿出来放到地上喂鸟,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 )

【4】走出罗布泊,探险者们举行了隆重的放飞仪式。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段落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饱览:_______

玲珑剔透:__________

【2】认真读读选段中画“__”的句子,通过带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物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上“有....也有..... ....也....”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1】文中的“我”是指(谁)_______________,“传世宝”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

【2】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话题转折

C.声音延长

【3】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句。

A.疑问                            B.反问                       C.设问

【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我”和______进行对比,表现了共产党人____________的品质。

12、生命的礼物(24分)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xiǎnɡ  shǎnɡ)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4分)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残酷(     延续(     激动(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  

  。(4分)

(6)倒数第2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4分)

 

 

13、仔细阅读下面的《门诊就诊流程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门诊就诊流程图

 

1明明和同学在教室里追逐,不小心撞伤了眼睛,医生检查后,建议明明拍X光片。医生开了检查单后,明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

A.取药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去拍X光片

2明明该去哪儿拍X光片?(   )

A.门诊一楼 B.病房大楼 C.医技楼一楼

3明明拍完X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 B.取药 C.返回医生处诊断

4医生给明明开了处方,明明接着需要做什么?(   )

A.回家 B.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 C.取药

5明明取药后,发现都是外敷和吃的药,此时他会做什么?(   )

A.回家 B.打针 C.挂号

14、阅读乐园。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用“越……越……”说一句话。

2.这段话主要写“我”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我”表面发愁,内心高兴的句子

 

15、阅读。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父爱之舟》节选

1节选的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哪个场景?用自己的话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此时你就是文中的“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的想法,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比较特殊,你认为如果去掉开头和结尾,直接来写父亲和我的事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作者的资料,想一想,作者后来的学习历程及成就和这段往事有关吗?为什么?

阅读链接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超士等名家学习中、西绘画。1942毕业后任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并在卢佛尔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1950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嫦娥奔月

后羿射下九日,为人类立了大功,却把太阳的父亲帝俊惹怒了。帝俊就不许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再回天宫。

后羿对这件事满不在乎,嫦娥可不高兴了。她不愿意在地上老死,整天伤心流泪。后来,她听说昆仑山上的西王母有一种长生不老的药,就叫后羿到昆仑山上去,向西王母讨这长生不老的药。

后羿跋山涉水,不怕艰险,勇敢地爬上了昆仑山顶,拜见了西王母。西王母知道了后羿的来意,又见他不怕艰难,就把葫芦里装的长生不老药送给了后羿。后羿回到家,摇着葫芦对嫦娥说:这葫芦里的药够咱们两个人吃,吃了就不会死了。嫦娥听了很高兴,又听后羿说,这两个人吃的药,要是让一个人吃了,就可以飞到天宫里去了。嫦娥一心想回到天宫去,一天趁后羿不在家,就一个人偷吃了长生不老药。

嫦娥刚刚吃下了药,身子就一下子变轻了,飘出了窗口,升上了天空。飘着,飘着,眼看快到天宫了,嫦娥怕抛下后羿,自己回天宫受到天神们的责备,就一转身,朝月宫飞去了。

谁知月宫里非常冷清,只有桂花树和玉兔陪伴。

【1】请你根据上文的内容,续写出这篇童话故事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后羿和嫦娥的性格特点。

后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嫦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童话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表现了他们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来有一天,假如你成了宇航员登上月球,见到了玉兔和嫦娥,那将是什么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像,写出当时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和鸡,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重病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能不白吗?

③四月的一个晚上,我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看见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弯着腰在田埂上蹒跚地走着,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技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四散逃了。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来,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该休息了!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她总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起初还是弯腰在田里移动,后来便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抱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文/刘益善,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信息,用简单的语言完成表格。

A.全文以白发为线索,贯穿全文。

B.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C.白发是母亲形象的象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6】请联系全文,体会“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包含了哪些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我能行。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        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打算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        ,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细细打量,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老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        ,        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      ,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1】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

安然无恙   人喊马嘶   扶老携幼   大惊失色

气宇不凡 欣喜若狂 恍然大悟 狼狈逃窜

【2】每年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为什么逃往深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村人们上山避难时遇到了谁?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乞讨老人是怎么把“年”兽撵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夕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国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国、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 )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 )、( )、( ) 、(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按原文填空。

【2】选文是从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3】选文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句。

(1)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

 

(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3)微小的灰尘不断地向四周散射强烈的太阳光。

 

(4)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5)清光绪年间的学者王懿荣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21、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保持不变。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句。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想一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感情真挚,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