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通化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与诗句“艨艟巨舰一毛轻”出自同一首诗的是(  )

A.七夕今宵看碧霄 B.昨夜江边春水生 C.桃花流水鳜鱼肥

2、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敏”的解释是(       

A.敏捷

B.聪敏

C.勤勉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列数字)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C.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D.有的齿鲸还能捕食大鱼和海兽。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举例子)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迫不(   )(   ) 得意(   )(   )   破烂不(   )

(   )(   ) (   )耳欲(   )   (   )(   )不休

雪上加(   )   (   )(   )不安   来日(   )(   )

(   )(   )于无 一如(   ) 满怀(   )(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其中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气急( )       望眼( )穿        饮水思( )       得意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农忙时节,农民们zhòu yè ( ) 在田间gēng yún ( ),辛苦劳作。

(2)妈妈把我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的杂草gē diào ( ),然后将地chǎn píng( ),种上了美丽的月季花,将门前点缀得十分漂亮。

8、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美_______  过_______

_______  书_______  报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以己为镜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儿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围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在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

  爱因斯坦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是和我一样吗?”

  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说:“昨天我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给你讲完了,你再去钓鱼,怎么样?”

  爱因斯坦很不乐意地站住了。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身上、脸上全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竞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是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去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了起来。父亲笑罢了,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生辉。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爱因斯坦的母亲看见爱因斯坦十分贪玩,她感到忧心忡忡。(   )

(2)爱因斯坦的父亲和杰克大叔去清扫烟囱,爱因斯坦的父亲走在前面,杰克大叔走在后面。(   )

(3)杰克大叔的脸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脸上一点烟灰也没有。(   )

3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儿是以谁为镜子?后来他映照出了生命的熠熠生辉又是以谁为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以己为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辩 瓣)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我会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反义词:好处——______有用——____

写出近义词:爱慕——______体面——____

【3】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对比,突出了它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这实际上是借_____________

【4】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 ”画出来。

【5】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鸟的天堂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飞起来了。一只百灵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

【1】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第____次去那里,时间是________

【2】用曲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直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说说修辞手法使用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话主要写了(       )。

A.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B.着重写了鸟儿们放声歌唱的快乐情景。

C.着重写了鸟儿飞翔的样子。

【4】这段话是属于(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正确的打√),好处是 。(填空)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钓鱼的启示》(节选)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根据课文的内容填空。

(   )的月光 (   )的目光 (   )的声音 (   )地争辩

2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这条鲈鱼很大很漂亮,父亲_________________,二是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画“——”的地方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对于父亲的决定,的表现是怎样的?分别用三个词语填入括号里。

”( )——( )——( )

4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 父亲对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对真正的爱。

B. 父亲态度那么坚决,是不懂人情,不爱”。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③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选段①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段②,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选段①③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1)根据上下文中划横线理解词语的含义。

刻苦铭心:________

(2)品析第3段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碗盆、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服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4)怎样理解第11段的最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13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的理解。

 

15、课外阅读。

揭开水并不浑的秘密

  在我们学校操场的一角有一口大大的水井,它解决了五百多名师生的饮水问题。可是每到春夏季节,一场大雨过后,地面雨水渗入井里,井水就变得浑浊不堪,不能饮用。

  怎样才能让井水不浑浊呢?学校采取的加隔离板、挖沟排水等措施都不见效。最后自然老师们又想到一个办法:把水井周围的空地修成一个个花坛,花坛里种上花草。这样一来,校园一角变绿了,变美了,更奇怪的是,不论什么季节,井水都十分清澈,不再浑浊。我们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去问老师。老师不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去找答案。但我查了许多科学书都没有弄明白。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植物的文章,总算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文章说:植物是天然的净水器,它的根系能截留、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将污水通过柳树、芦苇和水葱组成的绿地净化,结果污水中的悬浮物减少了30%,氯化物减少了90%,水的硬度降低了97%,酚、苯、胺等物质几乎全部被吸收。植物的根真神奇!

  在敬佩老师之余,我对绿色植物更多了一层认识:它是人类最真诚的朋友,在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我们就首先要绿化地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常______   提高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学校采取的加隔离板、挖沟排水等措施没有效果。______

(2)植物能够净水的原理是它的根系能截留、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______

3作者对绿色植物有哪些新认识?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16、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这是一个发生在非洲的故事。

那是在加纳的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老师教导着他的学生。

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太好了,孩子们,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老师关于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谆谆教诲,一直深深印在当时的一个学生、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心田里。所以,在任职期间,安南从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形中,看见了这个白点——一线和平的曙光。他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体会了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深刻内涵。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和世界,你的目光会集中在哪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是美好、快乐的人生,还是痛苦、忧伤的人生,从某种角度讲,往往取决于不同的思维模式。

1.连线。

美好的   人生

快乐的   未来

和平的   洞察力

敏锐的   曙光

2.老师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谆谆教诲,一直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里。所以安南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触即发的情形中看到的白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敬重卑微

①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②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③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⑥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⑦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用“_______”划出括号中用得恰当的词语。

【2】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两种精神:(        

A.合作精神

B.自我牺牲精神

C.积极进取精神

【3】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第④自然段中“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第________自然段相照应。

(2)用“          ”画出第⑥自然段中的两个反问句,把第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品读。(录排时请去掉文中的注音)

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突然,一群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为首的一位对高斯说:“听说你是个天才,我们有一个小小的难题,你敢不敢接下来?”说着,他拿出一个玻璃瓶,往街心一放,指着瓶里一枚用一根棉线系住的银币,要高斯把棉线弄断,但绝对不许打开瓶塞。

……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高斯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没想出什么办法。这时,街中心围上了很多人,有些也是学院的学生,他们向人们介绍着高斯。大家听说高斯解过上千年没法解的数量难题,都感到十分新奇,想看看这位天才青年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

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心疼地走近高斯,撑起自己手中的黑色布伞,举到高斯头顶上,安慰他说:“别着急,小伙子,慢慢想,你会想出办法的。”

……

高斯在那个玻璃瓶前蹲了下来。他举起老花镜,让太阳光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不一会儿,大家看到玻璃瓶里突然冒起一缕青烟,接着“叮当”一声响,那枚用棉线系着的银币落到了瓶底。高斯解决了难题。

(1)你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并说明理由。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2)请用波浪线画出高斯断瓶中线的句子,并说一说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其他因素困扰着他,你知道其他因素还有哪些吗?

(4)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替换字,你觉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呢?

 

19、阳光下的藤椅

读题目,提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飘入耳中,我知道姥爷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了。

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③我一直有点畏惧姥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④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会戴上他的老花镜,翻开厚重的《辞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的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⑤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姥爷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是财务科的科长,这是多么令人眼红的位置啊!可是姥爷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老实,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可姥爷很坦然,常常说:“为人不做亏心事。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呀,就像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的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感染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⑦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那些花儿在空气中摇曳,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有删改)

【1】请在短文题目下的方框中提出对理解短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

【2】文中画“          ”的部分是对姥爷的_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姥爷____________的形象。

【3】读短文,补充“我”对姥爷的情感变化及原因。

情感:畏惧→( )( )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画“ ”句子的正确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话。

在《父爱之舟》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文章以“父爱之舟”为题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文中多次出现的那条小渔船;二是指伴随“我”成长的浓浓父爱。

本文以“阳光下的藤椅”为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根据要求写句子。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仿照说说“快”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择以下一个情景写一写)

游子回到家乡             暴雨突然降临             歌声在空中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这组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几句话。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改为转述句)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

(3)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缩句)

(4)云雀在树上叫。(改为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个偶然的发现,都有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得到某种启发。请以“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为题作文。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