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吉林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顿号和逗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已经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

B.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C.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2、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小创作,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B.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猎人海力布》中先说有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海力布的故事。

C.大胆的改编,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没有关系。

D.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B.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C.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

D.莎士比亚说: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空。

1.诗人张志和来到西塞山前,情不自禁地吟诵“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也不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

2.当我读书心不在焉时,老师提醒我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口到”;当我遇到问题时,爸爸告诉我 “________,不耻下问”。

5、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2)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 )

(4)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

(5)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

6、读拼音,写词语。

fēn fù lǎn duò huī huáng xīn kuàng shén y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忆古诗词填空。

(1)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重抖擞”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词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想象“故园无此声”的具体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_。词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8、比一比,再组词。

拟()()

似()()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 )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mā mǒ)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 妈妈 我想要做的事 老师总不让我做 到底是什么事 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 ),却只要我在后台工作!那小龙平时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主角!”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 )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说:“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 )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没有的工作。”听了妈妈的话,我( )。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悲哀 伤心 温和

【3】给文中第四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仔细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会哭着回家?请用“ ”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回答。

【6】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阅读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又是荠菜花开时

许博渊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于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是灰紫色的,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是在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玩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让我去挖点荠菜来,晚上包园子吃,我就兴高粟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花开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挖荠菜的妇女、孩子。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________ 有趣——________

【2】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在作者的童年记忆中,作者喜欢做的事情是_______,不喜欢做的事情是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2)荠菜的特点是_____。荠菜之所以让“我”兴奋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又是荠菜花开时”,对于这个文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是烟花三月、荠菜花开的时候了。

B.“我”在感叹时光流逝,一年又过去了。

C.又是三月,“我”忆起童年时光以及寻找荠菜的快乐,心生感触。

11、阅读。

敢说实话的人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的,一位48岁的学者被日本侵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日本军官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得不照做。但是他说:“我是向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你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

日本军官说:“可以给你20分钟。”

在这20分钟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的人民当作奴隶,削弱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有效果,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当报应来临时,压迫者有时会比被压迫者更惨。

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自得的韩国翻译听了学者的这番话后热泪盈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译完这段话就把学者带回了监狱。

再次审讯的时候,照样需要先给日本军官鞠躬,学者照旧说,自己是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这次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扬扬自得:_________________

【2】“扬扬自得”是AABC式词语,我能照样子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翻译是个韩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国翻译先前还是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后来却“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位学者,这位学者给我们的印象是:________

【6】文中一共有三次鞠躬,含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文章,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选文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3.从哪些地方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丽的田野

  ①田野是多么美丽啊!

  ②早晨,田野像仙境似的。一来到田野,举目远眺,使你心旷神怡。蒙蒙的云雾,还带着湿润润的露水,这样的环境,你会不由自主地说:“真凉爽!”如果你来到田间,看到周围都是白茫茫的,把你和整个田野都笼罩在一起,又像白纱披在你的周围。

  ③过了一会儿,太阳从东方渐渐升起来,发出万道光芒,洒满大地。

  ④中午,田野里有“隆隆”的机器声,“呱呱”的青蛙声,小溪那清脆的流水声,奏出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

  ⑤傍晚,收工了。农民们神采飞扬地从地里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回家去。

  ⑥田野多么美丽啊!

1词语填空。

_____目远_____  心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飞扬

2根据不同的读音分别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为本文分段。

4短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把这些词语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声音像一曲美妙、动听的的交响乐?在文中用“﹏﹏﹏”画出来。

6你能知道是什么季节的田野吗?你是从哪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山羊和狼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狠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狼刚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难到  难道)你一点不同情我吗?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哀求道:行行好吧!山羊大哥。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毫  豪)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在括号里选留一个正确的词,把不正确的划去。

2画线的句子是______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保留原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语要是,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请写出两个(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分两层(已用“‖”线标出),请写出各层意思。

 

5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剧痛__________   哀求_________   发火_________

6用下列词语造句。

有气无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怎样三次写山羊头部的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练习。

一支金色的钢笔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狠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廓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施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的情感脉络,并将(1)(2)(3)(4)处内容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情节

情感

开端

1________

2________

发展

不改,批评,我,小男孩借钢笔写字。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高潮

3________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4________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现代文阅读。

孔明智退司马懿

①孔明分拔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④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②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③,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中,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炖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   ),焚香操琴。左有一量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座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黄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健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没①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孔明智退司马地》)

注释:①司马懿:统帅魏国重兵的大将军。②旌旗: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③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④汝:你。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①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___________

②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笑里藏刀

B.狂笑不止

C.笑容可掬

D.哭笑不得

【3】以下选项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搬运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

B.将旌旗尽皆隐匿:隐藏

C.作此态:因此

D.有埋伏:必然

【4】孔明“空城计”奏效的原因是(  )(多选题)

A.孔明经常使用空城计,早已成竹在胸。

B.孔明一收到军情就果断传令,军士们也很配合。

C.孔明大开城门,令魏军怀疑城中有埋伏。

D.孔明很了解司马懿,掌握了对手的心理。

【5】文段中为了突出孔明的智慧,运用的写人的基本方法有______(多选题)

A.选取了“空城计”这一典型事例。

B.写了众官在听到军情时的惊慌失措。

C.对孔明进行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D.对孔明一方重兵埋伏的情景进行了具体描写。

【6】官员们还有两个疑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预料到司马懿一定会退兵?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测孔明当时是怎么想的,写出他对官员们的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拓展。

好斗的蟋蟀

①蟋蟀在北方俗名叫“蛐蛐儿”,常生活在野草地、农田、瓦砾堆、篱笆根或墙缝中,在夏天出现,到秋天死去(也有极少数能越冬)。“蛐蛐儿”既是这些品种的总称,又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来好斗的雄性蟋蟀的名称。这种蛐蛐儿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蟋蟀“雄性善鸣,好斗……因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的茎叶、果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②蛐蛐儿的身体一般长1.5厘米左右,大致分头、颈、躯干、足、尾几部分。

③蛐蛐儿的头从前面看呈三角形,上部长着两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比一般人的头发略细,直径约0.05毫米,长是身体的三倍左右,摆动灵活。头的下部长有一对大牙,多为深黄色或紫黑色,争斗时用牙互相咬。牙旁各有一个黄白色的小“栓儿”。颈部为筒状,连接头和躯干。躯干前面小,中部大,最后又稍尖,有一条条的黑纹。在颈与躯干的连接处,向后生出一对黑色发亮的翅膀,一般不能飞行,越“年轻”的蛐蛐儿翅膀的颜色越浅。细看,翅膀表面为网格状,网格大多为平行四边形和菱形。这一层较为坚硬的翅膀下还有一层半透明的薄翅。翅膀摩擦能发出响亮的声音。躯干下面有三对足,用来支撑身体。前面一对较小,用于爬行;后面一对粗大,俗称“大夯”,表面有黑色条纹或斑点,用于跳跃,一下能跳约一米远。躯干后部的稍尖处向侧后方长出两根针状的尾儿,为身长的三分之二,感觉后方动静,死时两尾儿并在一起。

④蛐蛐儿好斗,二者相遇必分个胜负才肯罢休。相遇时二者触须来回扫动,若一碰上,便冲上前去“厮杀”起来。有时为鼓舞自己的“斗志”和压住对方的“威风”,在斗前会大声鸣叫。“战斗”中两者张开大牙对咬,并用足支撑身体抬高向前顶。一般力大且牙张得大者获胜,“机智灵活”者也可获胜。胜利后必“引吭高歌”,以示“威风”。有时一场“战斗”结束后败者会被咬伤甚至死亡。

⑤正因为蛐蛐儿好斗,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品。为躲避孩子们的捕捉,它们也有一套办法。它们善鸣,不论白天黑夜,尤其是阴天更爱鸣叫,易被人发现。因此,它们的洞穴常有两三个洞口。它们在野草地中的洞常向下,一般利用蝉的幼虫所抛弃的洞穴做成,有时还把距离较近的几个洞沟通。它们在篱笆根下的洞一般横向发展。

⑥蛐蛐儿是农业的害虫,如果要开展消灭蛐蛐儿的活动,孩子们说不定会反对。其实,像这样一点一点地捕捉,也可以不使它们数量过多,不至于对农作物有什么大的危害。

【1】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通读全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文要说明的事物是_________,它们在北方的俗名是_________,它们生性_______,二者相遇一定要_____________,所以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品,但它们对农作物_______

【2】这篇文章第①自然段先总的介绍了蟋蟀后,接着在第②③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最后的④⑤⑥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

【3】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的画“ ”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

【4】从第③自然段中画“ ”句子中的“约”字,你体会到了说明文___________

18、阅读

梦想成真

人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吗?过去人们都认为这不过是个梦想,可是有些人(   )梦想着能飞上青天,(   )努力地去实现这个梦想。

实现梦想,首先要计划周详。五百年前,意大利人达·芬奇为了实现飞行的梦想,他仔细地观察鸟类翅膀的构造和作用,设计了一个像鸟翅膀的飞行器。虽然他没有真的试飞,但是已经给后来的飞行家带来很好的启发,在人类的飞行史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要是只有梦想而不去实践,那么计划再美好也没用,因此还得有实践。两百年前,日本人浮田造了一对大翅膀,把它们绑在自己的双臂上,看见的人都说他是个妖怪。浮田不理会别人的嘲笑,仍然继续实践,终于成功地从屋顶滑翔到地面上,以后试飞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除此以外,毅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怎么会试一次就成功呢?1896年,德国人利利安德鲁兄弟成功地使飞机飞了三十米高、二百米远,这项记录震惊了全世界,在飞行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这是由于他们的运气特别好吗?绝对不是!这项成功是两千多次挫败的经验汇集而成的结果啊!

要想成功,还要有jiān dìng bù yí(   )的信心。20世纪,美国莱特兄弟为了试验飞行,把钱用光了。一个马戏团想聘请他们巡回表演飞行特技,但莱特兄弟因为要造一架飞得快而且安全的飞机,拒绝了这个难得的发财机会,要不是莱特兄弟有这么坚强的信心,人们恐怕要过好多年才飞得起来呢?

回想起来,不禁令人gǎn kǎi wàn fēn( ),从梦想飞上青天,到现在的征服宇宙;从鸟儿的翅膀,到现在的太空穿梭机,人类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1自然段中“梦想”一词有三个,它们的意思各不相同。请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

第一个“梦想”__________

第二个“梦想”______

第三个“梦想”_______

4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四个事例,分别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5想象写句。

回想人类发明飞机的历史,作者感慨万分。请联系全文思考,然后在短文结尾横线上写出作者想说的话。

19、阅读加油站。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妻子拦住曾子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骗他,(     )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语。

2.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   ,一边   ,所以曾子的妻子就   孩子说,要    给孩子吃。 

3.曾子的妻子    曾子杀猪,因为她觉得她只是和孩子       

4.曾子坚持杀猪是为了什么?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维黛安太太织好了这件毛衣。(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缩句)

 

21、树叶飘落。(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22分)

(1)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4分)

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我愈加怀念它们的主人——我的父亲郑振铎。

 

(2)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缩句)(2分)

 

(3)风一吹,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就刷刷拉拉地飘落下来。(写一个句子,用上至少两个拟声词)(2分)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相信你身边有很多乐于助人的人吧,试着写一篇你帮助别人或者别人帮助你的习作。

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