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陕西铜川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诗题、作者和诗句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蝉》              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观书有感》    朱熹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山居秋暝》    王维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D.《己亥杂诗》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正确的解释是( )

邓世昌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之度外。”

A.放弃

B.购买

C.设立

D.放,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尝识 桅杆 胸有成竹 磨拳擦掌

B.瞄准 船梢 跃跃欲试 出谋画策

C.象貌 遮掩 风平浪静 心惊胆战

D.屏障 阻挡 手疾眼快 一针见血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附加题。

(1)《红楼梦》是清代________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书中塑造了“十二金钗”等性格鲜活的人物,其中“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峙联句大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义绝”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关于他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应用。

(1)《太阳》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长相思》中描写在外将士对故乡深重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热切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另外三个中国民间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一句与_____(节日)习俗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

6、我能拼读音节,也能写好每一个字。

jǐn shèn  dào  qiè yòu  ěr āi chóu cí  xiánɡ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7、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或《从军行》

_______       作者____

8、说说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鼻子气歪了    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我发现左右两组词语意思相同,左为俗语,表达________;右为______语,以精练为特色。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快乐阅读、轻松答题。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quán)起,显得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真有意思!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东瞄瞄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这段话写丹顶鹤的外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__________

【4】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10、阅读《孟姜女哭长城》,完成习题。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整理好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之路。饿了,啃口凉饽停;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精疲力竭,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歌脚,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大娘给她下了热汤面,煮了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大娘眼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在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他们夫妻团聚吧!”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

【1】《孟姜女哭长城》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下列选项中不是民间故事的是哪一项?(     

A.《牛郎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白蛇传》

D.《西游记》

【2】最能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哪一项?(     

A.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了。

B.孟姜女去长城寻夫。

C.孟姜女离家出走。

【3】对孟姜女的评价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A.为了寻夫不顾一切,丝毫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

B.非常勇敢,什么困难都不怕。

C.特别执着,为了目标勇往直前。

11、阅读检阅台

我们家的猫

老 舍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我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得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1.用“√”给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1)暖和(nuǎn hé nuǎn huo)

(2)枝花落(shé zhē zhé)

(3)腾(shé zhē zhé)

2.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填空。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小梅花”指的是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之情。

3.读文中画“  ”的句子,把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猫的性格特点。

(1) 解释。

古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前三段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说明大花猫的古怪表现。

第一段:有时_________,有时_________,有时_________。

第二段:高兴时_________,不高兴时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

5.作家老舍为什么能把猫写得这么活泼可爱?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吗?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儿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定身了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步履蹒跚,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散去了。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宜享一享福吗? 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劝地,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地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是干的,被汗渍和泥水浸透了。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浸透了,沾在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常年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关于母亲的场景

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4第⑧段中“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这句话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发”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B.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C.白发是母亲形象的象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6“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吗?”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挖笋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么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笋子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笋子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这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心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侯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选文主要写“我”在和孩子__________时,以_______为例,教育孩子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根据选文内容可知,笋子的主要用途有( )(多选)

A.能够食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3】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计阅读《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思考一下,看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除了看到的画面,你还读出了哪些看不到的动人情感。试着填写表格。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爱美大概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也不例外。

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深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我问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一个朋友问道:“离开德国这样久,你发现这儿有什么变化吗?”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在德国,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觉得这种做法颇耐人寻味。

15、阅读《四季之美》片段,按要求做题。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       )美,漆黑漆黑的暗夜,(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根据选段内容可知作者观察的具体时间依次是(       

A.春天     秋天     夏天

B.夏天     春天     秋天

C.黎明     夜晚     黄昏

D.黎明     夏天     黄昏

【2】结合课文原文,给选文第②自然段括号中填入的词语(       

A.固然     也有     即使     也有

B.必然     还有     即使     也有

C.固然     也有     因为     所以

D.必定     还有     虽然     还有

【3】体会作者笔下的夏夜之美,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描写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了。

C.运用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夜的美丽。

D.全段仅用动态描写,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4】阅读选文第③自然段,我们想到了哪三个情景?请简要概括出来。

(1)动人的______________

(2)叫人感动的______________

(3)叫人心旷神怡的______________

【5】黎明、夜晚、黄昏在作者眼里是最美的,在你的眼里,最美的是什么?请先补充完整,再把情景写下来,要用上静态或动态描写。

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福建省曾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过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仔细阅读下面的统计图,完成练习。

图一 图二

1(整体感知)图一是关于____,图二是关于____

A.中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

B.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

C.影响阅读的因素的调查统计图

D.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的调查统计图

2(信息梳理)读图一,下列关于影响阅读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

B.家长不支持,觉得看闲书影响学习。

C.学校图书室很少开放,也很少有自己喜欢读的图书。

D.书籍太贵,很难负担得起。

3(把握要点)根据图一和图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课外书太贵了,一般家庭负担不起,所以孩子们没机会进行更多的阅读。

B.喜欢在教室读书的人所占的比重最少。

C.尽管对阅读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据调查,还是有52%的人喜欢在图书室、阅览室读书。

D.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中占了72%。

4(思维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影响你读书的原因是什么?你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八仙过海

八仙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八位神仙,他们分别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以及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

有一天,八仙驾云去参加神仙会,路过东海。吕洞宾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领,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像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zǎi zài)着铁拐李平平安安地到达了对岸。

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中的响鼓说:“看我的。”随后,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

张果老笑眯眯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了一头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一声长啸,驮着张果老踏浪而去。张果老倒骑在驴bēi bèi)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接着,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也都用身边带的东西做渡船,一个个平平稳稳地渡过了东海。

七位仙人到了对岸,左等右等不见蓝采和的人影。原来刚才八仙过海时,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他派虾兵蟹将抓走了蓝采和,还抢去了他的花篮。吕洞宾找不到蓝采和,又急又恼,他对着东海大声喊道:“龙王听着,赶快把蓝采和交出来,要不让你见识我的厉害!”太子听了勃然大怒,冲出海面大骂吕洞宾。吕洞宾拔出宝剑就砍,太子一下子潜入了海底。吕洞宾哪肯放走他,他拔出腰间的火葫芦,把东海烧成了一片火海。龙王吓得魂不附体,忙问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龙王立即下令放了蓝采和。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解释,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各自显示出高超的本领。______

(2)人突然变脸大发脾气。______

【3】我会抓住关键词概括八仙过海的方法:铁拐李,__________;汉钟离,__________;张果老,__________……此时我想到了用一个歇后语来概括选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4】蓝采和是怎么过海的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句子,完成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这段话的描写顺序是(   )。(多选)

A. 由远及近   B. 由近及远

C. 由部分到整体   D. 由整体到部分

2“________”的句子让我想到了徐霞客游完黄山后留下的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19、重点段落品析。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 )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 liáo)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用横线画出能体现太阳重要作用的一句话。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介绍太阳的重要性。

4太阳为地球、为人类散发着光和热,无私地奉献自己。看到这些,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里的湖中因为出鱼虾菱藕,所以产一种大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产一种里面有绿豆大的珍珠的大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收获”有两种意思,请根据不同意思分别写一个句子。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_______________

(收获:比喻心得、成果等)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一读,想想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写一写。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不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他       

提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然后完成习作。

3.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