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香港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猎人海力布》中的海力布是一个(       )(多选题)

A.打猎高手

B.自私自利的人

C.善良的人

D.舍己为人的人

2、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B.《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刘备、关羽、张飞。

C.《水浒传》表现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疾恶如仇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D.《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大观园题诗,最凄惨的情节是探春远嫁。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硕果累累(lěi)   妒(jí)

B.炊烟袅袅(niǎo)   器(cí)

C.没声儿(qiāo)   娥(cháng)

D.面面相(qù)   (lèn)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空

1.本册中,我们学到了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请列举两种: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2.小明喜欢玩游戏,认为现在年纪小,多玩玩,长大后再学课本知识。你会用岳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用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他抓住现在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

5、看拼音,写词语。

luó   kuāng                         háng   zhōu                                      

( )                    ( )

gāo     bǐng                         jìn   pào   

( )             ( )

6、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君子喻于义,_______。(《论语》)

(2)_______,仁之端也。(《孟子》)

(3)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_。(《杨氏之子》)

(4)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5)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7、日积月累。 (9 分)

(1)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

(4)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

(5)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内所学填空。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鳞爪飞扬。______________,百兽震惶。

3.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

5.《将相和》是根据汉代_________的《史记》相关内容改编,文章由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_____________这三个故事组成。

6.学完《落花生》,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文中“AABB式”的词语是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作者再次写还乡河的景色,目的是_______。

【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①_______像_______

②_______像_______

【4】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

B.年龄大了一定有志气。

C.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5】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 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 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 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 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为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用“√”标出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2】联系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树的风格是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胆大”的父亲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做饭。晚饭一做好,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冬天天黑得早,走夜路。山路两旁全是黑森森、遮天蔽日的茂密松树林。我曾问过父亲摸黑走山路害怕吗,父亲(神气十足     底气十足)地回答说:“不害怕,我胆大!”

从我10岁起,每年的暑假都要陪父亲去30多里外卖熟山芋。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永远都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总是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地堆着。特别是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都没有被撤掉,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但父亲每次带着我走过坟旁,他都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我胆大”,他总是这样告诉我。

后来,父亲怕影响我学习,便不让我陪他去了。母亲于是和我出去送他。黑夜中,我和母亲站在村口的高地处,父亲则独自打着手电筒上路。每隔几分钟,我就大声地喊父亲,父亲听到后会回应一下。没走多远,他便会隔着(寂静   平静)的夜空,对我和母亲大声喊道:“你们回去睡觉吧!”

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后来打算回到老家。可是,当他回到多年不曾回去的老家时,却发现屋边上居然新葬了一个坟。父亲对母亲说,他怕,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于是决定(继续   连续)外出打工。

那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听见父亲说怕。我也一下子清醒过来——当年父亲走山路,过坟堆,一定也是怕的,只是他将这种怕深深地(隐蔽   隐藏)在心底。因为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许他胆小,所以他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掉,完成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1】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打“√”。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非常害怕。( )

(2)说话或作文时对某事仅淡淡带过。( )

【3】文中一共写了四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场景是____________,第三个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第四个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二、三场景反映了父亲是个胆大的人,第_____个场景反映了父亲是个胆小的人。

【4】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上波浪线,这样写的作用是

【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往事依依(节选)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千家诗》中很大一部分诗歌是歌咏祖国风物的。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吟诵这些诗句,我沉醉在美的享受中。

语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语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油然而生: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       

3.作者通过(  )几件事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多选)

A.小时候的几幅画形成的深刻的记忆。

B.学生时代《千家诗》给以美的享受。

C.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培养了对课文阅读的兴趣。

4.从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3、阅读并回答问题。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第1自然段作者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人手,细致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主要体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颤动”是指________,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吱呀—声,门轻轻地开了。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该不是病了吧?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他是怎么啦?   “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 

   “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 

    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过,照例又数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 

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没精打采_____   蔫头耷脑_____ 掷飞碟____

数落_______   单薄____ 仿佛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不声不响 ______ _______ _______  

高高兴兴______ _______ _______

凉丝丝 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部分处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描写老师外貌描写的句子。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抄下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东东喜欢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1】联系选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眼中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牛郎哥哥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哥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 ”的语句表达了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作出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完成习题。

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

【材料一】

2018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10%。北京一所大学新生3500人军训期间,累计看病达到6000余次,不少学生晕倒。“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调查显示,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2%,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材料二】

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子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材料三】

《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超过79%的中小学生做作业时间也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

【1】国家规定的小学生睡眠时间为( )

A.8小时

B.9小时

C.9小时以上

D.8小时以上

【2】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 )

A.好

B.优秀

C.差

D.无法判断

【3】《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 )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

A.超过一半

B.将近一半

C.刚好一半

D.远少于一半

【4】《基本情况调查》显示,(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

A.60%

B.79%

C.超过79%

D.超过60%

【5】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三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增强青少年体质,保持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题文)(二)

嗓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作者在介绍“吃音玻璃”时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

2.“吃音玻璃”的特点是     ,作用是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认识5G

①5G即5G网络的缩写,全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这一代网络与之前的几代相比,速度提升十分之快。一般来说,4G时代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需要5.3分钟,5G时代,将缩减至6.4秒,甚至更快。

②5G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因此,5G时代,重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将连成一体。手表、眼镜、自行车等个人物品,城市的停车位、路灯等基础设施,也可以连成一体。甚至,工厂里的叉车、机器人都将连接到移动网络,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③不过,这么好的东西也有“软肋”。

④5G的波长很短,是毫米级的,传输距离远远小于4G。所以,5G基站的密度需要比4G更高,这就为运营商们带来更多的成本负担。目前为止,5G 的覆盖率还不高,这影响了5G的普及速度。因此你的5G手机只能在有5G信号的地区使用5G功能,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更多情况下使用的还是4G网络。

另外,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普及之初成本都是居高不下的。5G手机高昂的价格同样是消费者们“剁手”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以某品牌系列手机为例,4G版本官方售价为3999元,而5G版本最高售价达到了7899元。

⑥不过,随着5G技术的成熟,最终一个智慧的人类社会将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5G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G的“软肋”等三方面。

2在阅读中我们产生疑问,也解决疑问。“软肋”在文中的意是: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4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一般”不能去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来自小山村的叔叔,是个科技迷。看到市场上出现5G手机,就蠢蠢欲动了。他说:“不吃不喝两个月,刚好够买一只。”请用上文中信息给他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文中描写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出来“借箭”,说明诸葛亮_________

【2】“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笑着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当时鲁肃和诸葛亮的不同心情。

【5】选段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成语概括)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能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①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对比句)

_________,比不上_________

(3)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类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一写“久别重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他作文里的病句大大进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陈述句: 

(2)是寒冷,是风欺雪压,花开得精神,秀气。

用加点字造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选择下面一项内容,完成习作展示。

(1)本学期,石景山区开展了以“立根铸魂 亲近经典”为主题的“少年讲书人”活动,激发同学们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精心选择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们。注意抓住你认为真正值得推荐的理由,有重点地分享给他人。不少于 400 字。

(2)学校要开展“博物周”展示交流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喜好,借助本学期学习到的说明方法,尝试介绍一件或者一种事物。看动物、赏植物、探科技、谈生活……尽量展示多彩世界,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注意:介绍时一定把事物的特点说明清楚,体现你自己的语言风格,不少于 4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