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稀罕
A.hàn
B.han
2、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句话反复使用了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动作非常快,工作十分辛苦,她为了多干点活,多挣点钱,不愿意耽搁片刻时间。《慈母情深》
B.“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这句话中“他的儿子”就是作者自己,作者不直接写“我考取了”,旨在表达“我”考取无锡师范学校父亲的功劳最大,付出的最多。同时也隐约表达出这并非“我”自己的强烈愿望。《父爱之舟》
C.“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这句话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极度不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D.“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特别强调了太阳对于地球和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太阳》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长喙(huì) 匣子(jiá) 浩瀚(hàn) 嗜好(shì)
B.眼睑(liǎn) 绿蔓(màn) 发誓(shì) 谴责(qiǎn)
C.咧开(liě) 依偎(wēi) 灰烬(jìng) 雕塑(sù)
D.冷峻(jùn) 火焰(yàn) 便宜(pián) 珊瑚(shān)
4、比一比,再组词。(5分)
魂 ( ) 堪 ( ) 嫌 ( ) 鳃 ( ) 晨 ( )
魄 ( ) 甚 ( ) 谦 ( ) 腮 ( ) 唇 (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
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
2.__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3.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
4.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___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___________,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
6、结合语境,填词语。
(1)在阳光的zhào yào( )下,湖水闪着金光,游人们泛舟湖上,lǐnɡ lüè( )着江南春景,真不妙不可言啊!
(2)圆明园中,有jīn bì huī huáng( )的殿堂,也有小巧líng lóng( )的亭台楼阁。
(3)他从来都没有这么qiáng liè( )的感觉,但这一次他真切的感受到了。
(4)听到这样的消息,他立刻zhào jí( )人员,搜集各类xùn xī( )。
7、读下面一句话,加标点。
毽子越做越讲究 ___有黑鸡毛 ___白鸡毛 ___芦花鸡毛等 ___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8、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填空。
1.诗言志。虞世南在《蝉》中借“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一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向南宋统治者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慨质问;张继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远离故土的孤独之感;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抒发对山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2.阅读点亮人生。冰心奶奶在某年的儿童节这样寄语儿童:“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通过“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开卷阅读,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王明同学在学习上总是不懂装懂,我特别想用本学期《古人谈读书》一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他。
3.一花一鸟总关情,四时万物皆成趣。瞧,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____________________,减之一分……”言语中透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再看秋天的黄昏,______________的大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叫人感动。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来展示秋天黄昏独特的韵味。
9、课外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噼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丧尽天良:
走投无路:
2.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3.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4.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5.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滑翔机之父”
--奥托·李林塔尔
①李林塔尔是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被世人称为“滑翔机之父”。
②青年时代的李林塔尔已经清楚地知道,将来的飞行器必然要依赖于机械动力。然而,当时他所面临的难题并不是有无动力,而是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和如何稳定操纵。
③李林塔尔选择了进行滑翔实验飞行的这条道路。为了设计出最理想的飞行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鸟类飞行原理的研究上。他耗费数年时间悉心观察,仔细研究各种鸟类的翅膀结构和飞翔的方法,尤其是注意到翼面和升力之间的关系。在7年的时间里,他制造出18种不同型号的滑翔机,他操纵这些滑翔机从屋顶或山坡上一次又一次地跳下来。虽然总是一败涂地,但他却百折不回,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④然而探索总是要付出代价的。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从德国斯图伦附近的山坡上起飞后,恰遇一股强劲的风,他一下腾空很高,李林塔尔非常兴奋,然而他却全然不知滑翔机已达失速的边缘。正当他试图尝试一种新的控制方法时,滑翔机突然失速,一头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在弥留之际,对他弟弟古斯塔夫说:“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⑤德国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李林塔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最伟大的老师”。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1)病危将死的时候。( )
(2)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3)指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
【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这一段中的破折号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了解决研究中的难题,李林塔尔选择了____________这条道路;为了设计出最理想的飞行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______________的研究上。从“7年”“18种”“一次又一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林塔尔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父亲的藏品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他甚至收藏了莫扎特11岁时的一份手稿。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肯定是价值连城。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轶事的。读完后我迫不及待地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了后,顿生疑惑,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有些迫不及待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仍然不慌不忙地看着他的报纸,验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我想父亲肯定收藏着什么传世珍宝,他只是不肯拿出来和我们分享罢了。
我越发好奇起来。“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我对父亲说。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吗?”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单,“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XX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讨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还有几封特别的信,然后就是几本剪贴簿,翻开来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为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住了。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分量。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2)形容物品特别值钱,十分珍贵。( )
【2】从文中找出表明“我”对“父亲的藏品”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疑惑→( )→( )→( )→感动
【3】当“我”问父亲时,“父亲一愣”是因为( );当“我”看到父亲的“藏品”后,“我愣住了”是因为( )
A.相对于茨威格的藏品来说,“我”觉得父亲的藏品实在是太不值钱了。
B.从父亲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
C.父亲不肯把他的藏品拿出来跟“我们”分享。
D.父亲没有想到“我”会对他的藏品感兴趣。
【4】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父爱如山”的?请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蜜蜂的舞蹈语言
每逢春暖花开之际,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花朵里钻进钻出,忙个不停地采集花蜜和花粉。那么,当一只蜜蜂找到了鲜花盛开的蜜源后,是怎么通知同伴一起来采集的呢?
奥地利一名科学家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将一只盛有蔗糖溶液的碟子放在临近蜂巢的地方。不一会儿,一只工蜂发现了蔗糖溶液。趁着工蜂在碟子中光顾蔗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这只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他追踪着那只涂着红点的工蜂,看着它飞回了蜂巢。过了一会儿,成百上千只蜜蜂从蜂巢里飞出,一起飞向放着蔗糖溶液的地方。奇怪,那只背上涂着红点的蜜蜂是怎样向同伴通风报信的?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终于,他发现了蜜蜂报信的秘密。
涂上红点的蜜蜂回到蜂箱里,便不停地做着一种有规则的飞舞。其他工蜂立刻围上来,表现出非常兴奋的样子。接着,围观的工蜂也模仿着飞舞起来。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
科学家观察到,如果发现蜜源的蜜蜂回来后,先飞一个圆圈,然后反方向再飞一个圆圈,这是“跳圆圈舞”,这是在报告距蜂巢约50米内有蜜源。如果报信的蜜蜂先飞半圈,然后直飞回来,换个方向再飞半圈,飞舞得像个“∞”字,而且,它在直飞时,腹部末端还不停地摆动,是“跳摇摆舞”。如果蜜蜂在1分钟里飞舞出30多个“∞”字,而尾部摇摆的次数较少,是在说蜜源大约距离蜂巢200米左右;如果它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这是在表示蜜源离蜂巢很远,大约6千米左右。
蜂巢里是漆黑一团的,其他的工蜂能看清找到蜜源而回来“跳舞者”的“舞姿”吗?当然看不清。不过,蜜蜂自有办法,它们会像盲人用手指摸着“看”书一样,用它们的触角来了解对方跳的是什么舞,“舞蹈”节奏有多快。瞧,这多有趣!
【1】读短文,想一想:文章是围绕哪个问题展开叙述的?请找到这句话,并正确地抄在格子内。
【2】根据要求,理解后填空。
(1)“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句中“以便”是表示下文所说的目的希望能够实现。科学家制作玻璃蜂箱的目的是_________。短文第二段,科学家悄悄地在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以便______________。
(2)“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句子中“径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在这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段至第四段,简要填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报信秘密
【4】读短文第四段,根据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舞蹈语言 | 蜜源与蜂巢的距离 | |
跳圆圈舞 | _____ | |
_____ | _____ | 大约200米左右 |
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 | _____ |
【5】读了短文,你是否相信科学家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已经揭开了蜜蜂报信的秘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细品美文。
走夜路
徐 玲
①没有风,没有亮光,( )呛鼻的寒冷、黑黢黢的树影,间或几声嘶哑的狗叫,( )我密匝匝的喘息和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我努力睁大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每走一步,都似乎撞到了一堵黑色的墙,仿佛跨进了怪兽的大嘴巴,越陷越深……恐惧像潮水一样围拢过来,我紧张得不能呼吸,不能说话,腮帮子直哆嗦,脚仿佛踩在了云朵上。想跑快一点,却担心迎面碰到鬼身上;想走慢一点,又感觉身后有什么鬼在追……天啊,快要走到村口的老银杏树下了!诡异的白羊精,你听着,我是青奶奶收养的孩子巫当当,不是你救的那个落水的孩子,你不要从树下爬出来抱住我的腿,我不要你闻我……
②还有12点喜欢抓小孩的小巫婆,我跟你们说,我不是做坏事的小孩,我是奶奶的好孩子,你别来抓我去梅爪星摘花……
③多希望天忽然豁开一道口子,变得明亮起来,让一切围绕我的阴霾和鬼气统统消散,( )有一朵小小的烛光,萤火虫那么微弱,在我眼前摇晃一下,我( )会幸福地哭。
④奶奶,幸福地哭,我记得您这样哭过。我6岁那年,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脚腕,您背着我去医院包扎伤口,当时您担心我的脚腕上会留下丑陋的伤疤,然而事情并没有您想象得那么糟糕,我的伤好以后,您望着我那重又白皙光滑的脚腕幸福地哭了。记得我7岁那年吗?一个卖生姜的爷爷说是我的亲爷爷,给我一包饼干说要带我走,我稀里糊涂跟着他走了半个村子,而当我醒悟过来重新回到您的身边,您抱着我幸福地哭了。还有我10岁那年暑假,老师让我去参加镇上的看图作文比赛,我获得了三等奖,回来后,您握着奖状幸福地哭了……
⑤奶奶,我要给您幸福,只要我活着,就要给您幸福。那么,我一定一定不能怕黑,一定一定要把满兴医生给您请回去。
⑥想到这些,我用力吸口气,挺了挺脊梁,抬了抬下巴,觉得自己瞬间长大了……我迈开大步,勇敢地从老银杏树下奔跑而过……
⑦我知道,( )转过弯,进入前村,( )会告别黑暗,就会有隐隐的灯光擦亮我的眼睛。这一刻,我的胸中充满幸福。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走夜路。
【1】文中括号内关联词语运用切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所以…… 即使……也…… 只要……就……
B. 只有……还有…… 即使……也…… 只有……才……
C. 只有……还有…… 哪怕……也…… 只要……就……
D. 因为……所以…… 哪怕……也…… 只有……才……
【2】“我”第一次走夜路是为了( )
A. 奶奶生病,我去请满兴医生 B. 我去前村找奶奶
C. 我急着回家
【3】本文采用的叙述方法是( )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4】填空。
(1)“我”在走夜路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_______和_________,但是支撑“我”继续走下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文中第④自然段讲述了__________。这段话中作者共例举了________个事例,再用三五字的小标题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④自然段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与文章中心事件并无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否将第④自然段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夜路》节选自徐玲的《我要努力长大》一书。讲述了一个被人收养的男孩巫当当,在爱和被爱的强烈感受中,从特别胆小、自卑和脆弱,渐渐变得自信、勇敢和强大的故事。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表现亲情、勇敢长大的文章?请你简要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识人物。
片段一:(《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
他没有什么模料,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看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片段二:(《刷子李》节选)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者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片段三:(《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项端的横木上,就立刻踏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抢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对比阅读,补充表格内容。
人物 | 人物特点 | 描写方法 |
“他” | 身体健壮、充满自信和活力 | ______ |
刷子李 | ______ | 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
船长 | 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 ______ |
【2】结合片段一中“他”的特点,下列句_________描写的不是“他”。
①这且不提,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一点病拿住,笑话;除非一跤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他满地滚也得滚进城去,决不服软!
②他坐在地上,不肯往起立,又不便老这么坐着。心中十分的乱,嘴里只好随便的说了:“我管教儿女,与你什么相干?揍我?你也得配!”
【3】片段二中对曹小三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想让片段三中船长的特点更加突出,可以添加这样的侧面描写:孩子得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片段
这些年来 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在文中方框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一句中的“两股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我”格外小心,不想因为骄傲自满而遭受挫折。
B.“我”不能因为缺少自信而丧失生活的勇气。
C.“我”既不骄傲也不自卑,在父母的批评和鼓励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4】“精彩极了!”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的爱,“糟糕透了!”代表的是_________(形式)的爱,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共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
16、课内品读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1) 她一开始造了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来就具有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妈妈”这一声呼喊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里感觉?
(3)女娲辛劳地工作,为了加快速度造人,她用藤条沾泥浆一挥,造出了更多的人。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这样的描写显露出一位母亲 的身影。
①勤劳 ②智慧 ③伟大 ④善良 ⑤勇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4)请在选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女娲给孩子命名以及她心理、神态描写的句子。
17、课外阅读。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 )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舍不得喝,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拿起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 )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 )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1】用“√”给原文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A.(a.干枯 b.枯竭) B.(a.钻 b.跳) C.(a.冒 b.涌)
【2】下列对短文内容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姑娘得到一罐清亮新鲜的水,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她一口也没有喝,而是将水罐交给了妈妈。这说明她对妈妈很关心。
B. 病重的妈妈那么需要水,却把水又递给小姑娘。这是一种崇高的母爱,是人类至真至美之情。
C. 小姑娘在自己干渴难忍的时候,把水递给了一位讨水喝的过路人,说明小姑娘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这是爱的升华。
D.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喝,说明她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3】“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此时,小姑娘是怎么想的?结合上下文描述小姑娘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颗钻石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作者写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则国胜于欧洲,( ),则国雄于地球。
【1】在语段中括号里补全内容(按原文填空)。
【2】语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本文作者是( )。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作者认为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 )
(2)“少年智则国智”,这里的“智”指的是智力。( )
(3)文段主要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气强烈,表现了少年与国家命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 )
【4】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则国胜于欧洲,( ),则国雄于地球。
【1】在文段括号里补全内容。
【2】用“ ”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把少年与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少年与国家命运之间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结合下边的资料,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特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选自《少年中国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少年的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想说的?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雨点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会按要求改句子。
(1)母亲及时接住了汤姆。(改为被动句)
(2)于是,他连忙高声宣布:“我决定推荐喜鹊领金奖章!”(改成第三人称转述的句子)
(3)他是最后铸成的,锡不够用了。这个锡兵和他的哥哥们相比,少了一条腿。(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22、请你用词语“新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新奇、稀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等没有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生活中到处充满爱,有父母的爱,有老师的爱,有同学之间的爱……请用一件事写出你所感受到的爱。要求:题目自拟,语言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