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乐乐与同学们分享了近日读到的一则新闻(如下),下列选项中新闻未提及的一项是(   )

捷龙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人民日报北京8月17日电(余建斌、朱霄雄)8月17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A.同学们,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新闻是《人民日报》上报道的,题目是《捷龙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B.据报道,8月17日12时11分,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C.捷龙一号以“一箭三星”方式,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D.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航天研制周期最短的火箭。

2、选择下列诗词的意思。

1“四时田园杂兴”中“杂兴”( )

A.兴趣 B.随兴而写的诗 C.杂乱的兴趣

2“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赖”( )

A.死皮赖脸 B.逃亡 C.顽皮,淘气

3、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权利(quán    糟蹋(zāo  tà 欲望(yù wànɡ

B. 规律(guī lù   弧线(fú xiàn 牺牲(xī shēnɡ

C. 敏捷(mǐng  jié 泛滥(fàn làn   智慧(zhì huì

4、“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这个自然段在抒发情感的方式上属于哪一种?(    

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

C.正面描写

D.侧面描写

5、下列与“揭”声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下面的句子出自《论语》的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不怨天,不尤人。

C.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下列句子与“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B.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C.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

D.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课文再忆。

1.“水边杨柳垂丝,_______________,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

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_____________,好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原姑苏’图景。”

2.“于是葡萄和梦想一起成长,红的更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实累累,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葡萄叶的梦是__________________《葡萄叶的梦》

3.“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___________________,东一堆,西一簇,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_________________。”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

管桦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______和孩子对母亲______

A.深深的依恋   B.深深的爱   C.殷切的期望   D.深深的款意

2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解,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漫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②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③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④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刻骨铭心”等。

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下面两幅图,图______对应《繁星(七一)》,图______对应《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填序号)

5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画“___”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阅读。

螳螂

螳螂的一对前爪就如刀斧手高举的大刀,所以有的地方又把它叫作“刀螂”。然而在汉语中,螳螂却因为挡车和捕蝉两次失手,受到人们千古不绝的嘲笑。

任何事情都是会发展的,对螳螂的看法理当也有所改变。然而,人类的固执却不愿放过九死未悔的殉道者——螳螂,我们看待螳螂的眼光和螳螂看待世界的眼光永远也不可能重合。

螳螂的视力并不好,这道理很清楚,我们在嘲弄一只视力不好的可怜虫。螳螂看东西不分远近都是模糊不清的,这正是它们的特点。然而,它们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但对运动着的东西则心明眼亮,只要猎物一动,螳螂马上就看清了对象的颜色、形状,并迅速作出战术部署。这跟惯于纸上谈兵而不知应变的书呆子刚好形成强烈的对比。

螳螂的捕敌战术还包括用色彩迷惑对手,它们常常隐身在植物丛中,把自己伪装得同周围环境相一致。

被人误解并迟迟不被原谅的螳螂——它们的结局都带着几分悲壮,作为对后代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的补克,雌性螳螂在交配刚一结束就把雄性螳螂吃掉,雌性螳螂艰难产卵后也将精疲力竭而死去。

不讨人喜欢的动物结局都不会太妙,因此,螳螂选择为下一代献出自己的生命真是明智之举。

【1】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

【2】填空。

(1)“螳螂却因为挡车和捕蝉两次失手”中两个有关螳螂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上谈兵”故事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项羽     赵括   祖逖)

(3)螳螂又被叫作“刀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智之举”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明智之举”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螳螂是怎样用色彩迷惑对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第三自然段的段意,并说说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写比喻句。

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的“表现”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3文中的“1500”、“26”采用了(

A. 举例的写法   B. 列数字的写法

4“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是(  

A. 疑问句B.反问句。

12、阅读理解。

棕熊的故事(节选)

①小熊崽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漂亮了。(1)头部的绒毛金黄淡雅,棕色的体毛深浅不一,形成朦胧的图案,胸部与喉咙的毛纯白如银,再配上两只黑耳朵,整个皮毛的颜色花哨艳丽。我们给它起名叫丽丽。

②小丽丽活泼可爱,逗人喜欢。

③每天早晨,天一亮,它就会来到我的床边,舔我的脸,把我叫醒,蹲在我面前,陪着我一起做早饭。我们要外出工作了,它总要把我们送到栅栏边,我们走出很远了,它还趴在栅栏的木桩上,使劲抻长脑袋,目送我们离去,表现出幼兽强烈的依恋,很让人感动。

④傍晚,当我们出现在观察站前时,还相隔得很远,就听见它急切的叫声了,它在栅栏前来回奔跑着,脑袋在木桩间的缝隙拼命拱动,恨不得能冲破栅栏跑出来迎接我们。(2)当我们穿过吊桥跨进门去,小丽丽就会扑到我身上来,亲吻啃咬,亲热得无法形容,非要我把它抱起来不可。

⑤当我们开始忙着做晚饭时,它一会儿躺在地上打滚,一会儿在我们膝边绕来绕去,一会儿颠颠咚咚跑去捉飞落在帐篷边的麻雀,一会儿又会把我的一只皮鞋叼出来,嘴里呜呜叫着,摆出一副扭头要逃的姿势,引诱我去追它。

⑥它最大的愿望,就是晚上能允许它爬到我的床上来,睡在我的脚跟边。我嫌它脏,总是不客气地把它抱回纸箱去,它就会不满地呼呼朝我吹气。熄灯后,这个“小坏蛋”就悄悄地从纸箱爬出来,钻到我的床下来睡。床底下潮湿阴凉,我怕它生病,只好把它抱到床上来,它高兴得一个劲儿舔我的手,我明显地感觉到它对我的感激之情。

选自沈石溪的《棕熊的故事》 节选 有改动

【1】根据短文内容,我们给棕熊起名叫“丽丽”的原因是(     

A.绒毛金黄淡雅

B.颜色花哨艳丽

C.棕熊活泼可爱

D.棕熊逗人喜欢

【2】文中(1)处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描写手法是(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3】文中(2)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小棕熊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了(     

A.小棕熊脾气暴躁

B.小棕熊非常凶狠

C.小棕熊想伤害我

D.小棕熊很依恋我

【4】加点词“引诱”可以看出棕熊的(     

A.狡猾

B.狠毒

C.聪明

D.阴险

【5】对于文中“小坏蛋”理解正确的是(       

A.反语,表达我对棕熊的喜爱之情。

B.贬义,表达我对棕熊的厌恶之情。

C.反语,强调棕熊行为的错误之处。

D.贬义,突出棕熊行动的狡猾之处。

【6】仔细阅读短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棕熊对我的依恋。(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养猫

冰心

当我的小女儿吴青把小猫抱过来放在我的书桌上时,我一眼就看上它!它一身雪白,只有一条黑尾巴和背上的两块黑点。我说:这猫的毛色有名堂,叫做“鞭打绣球”。我女儿高兴地笑了。

我自己行动不便,咪咪的喂养和调理,都由吴青和她的爱人陈恕来做。他们亲昵地称它为“我们的小儿子”。

他们天天给它买鱼拌饭吃,有时还加上胡萝卜丝之类的蔬菜。天天早上还带它下楼去吃一点青草。还常常给它洗澡。咪咪的毛很长,洗完用大毛巾擦完,还得用吹风机吹干,洗一次澡总得用半天工夫。

当他们备课时,小猫就蜷伏在他们的怀里或书桌上;但当他们上班的时候,它也会跑到我的屋里,在我床尾叠起的被子上闻来闻去,然后就躺在上面睡觉,有时会跳上我照满阳光的书桌,滚来滚去,还仰卧着用前爪来逗我。

咪咪还有点“人来疯”,它特别喜欢客人。客人来了,它总在桌上的茶杯和点心之间走来走去。客人要和我合影时,陈恕也总爱把它摆在我们中间。因此咪咪的相片,比我们家第三代的孩子都多!

【1】联系上下文,我猜“有名堂”是指__________,“人来疯”是指__________

A.爱撒欢 B.有趣味

【2】仿照例子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取名字。

例:给爱猫取名图 _________

【3】品读句子,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天天给它买鱼拌饭吃,有时还加上胡萝卜丝之类的蔬菜。天天早上还带它下楼去吃一点青草。”两个“天天”重复,不能表现主人对猫的喜爱。

B.“咪咪的毛很长,洗完用大毛巾擦完,还得用吹风机吹干,洗一次澡总得用半天工夫。”主人为猫洗澡的事例,表现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C.“他们亲昵地称它为‘我们的小儿子’。”一个特别的称谓,一份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把猫视为儿子的无比亲密之情。

【4】比较阅读本文和下文周而复《猫》(节选),我发现二者都写出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关于二者的不同之处,下面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白,一半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啊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A.周而复的《猫》具体详细地描写了猫的外貌、动作、神态;冰心的《养猫》除了描写猫之外,还写出了家人对猫的照顾等。

B.周而复的《猫》语言生动,冰心的《养猫》语言朴实。

C.周而复的《猫》抓住“毛色”进行外貌描写,特点鲜明;冰心的《养猫》抓住“毛色、眼睛、尾巴、嘴、胡须”等方面进行外貌描写,栩栩如生。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大你的优点

①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②“数学精通吧?”父亲的朋友问他

③青年羞涩地摇头

④“历史、地理怎么样?

⑤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

⑥“那法律呢?

⑦青年窘迫地垂下头

⑧“会计怎样?

⑨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

⑩“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

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哦,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兴奋得脚步立刻轻松起来。

数年后,青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等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这实在是人生的遗憾。须知: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金矿,只要肯挖掘,哪怕是沿着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也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许多的成功,都源于找到了自身的优点,并努力将其放大,放大成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明显优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填一填。

读①至⑦段,作者描写青年与父亲的朋友的对话时,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_________,从这样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青年越来越___________

【3】哪句话直接表明了文章要表达的意思?用“ ”画出来。

【4】下面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大仲马青年时认为自己一无所长,父亲的朋友指出他的优点后,他受到了鼓励,并放大了自己的优点,最终成为了著名作家

B.大仲马青年时穷困潦倒、一无所长,父亲的朋友发现并放大了他的优点,最终他成为了著名作家。

C.大仲马青年时认为自己一无所长,父亲指出他的优点后,他受到鼓励,并放大了自己的优点,最终成为了著名作家。

【5】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金矿”指的是每个人的能量

B.只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力,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C.只要有一丝优点就能成功

D.要善于捕捉和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利用,这样才会成功

【6】短文中大仲马从认为自己无所长到成为著名作家,你认为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突出的优点是什么?读了短文,你想今后怎样放大自己的优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

纳米涂层能够使食物保鲜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将修改后正确的这段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请找出四处错误)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着甜密的乳汁;舔着鲜美的雨滴,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花苞胖了,滚动转动着晶莹的水珠儿;柳枝醉了,摆动着柔软的腰肢;小溪哭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lián 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一幢幢高大的高楼拔地而起。

②我们参观了科技馆,开阔了眼界和知识。

18、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任选一个题目)。

习作一:题目:游

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①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②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③可以用过渡语,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习作二:题目:嘿,这就是我

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最独特的个体,你是一个拥有怎样个性的人呢?终于有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了,快把能凸显你个性的趣闻糗事讲给大家吧!题目是《嘿,这就是我》,要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