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社会管理、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据此可知,金字塔反映了( )
A.古埃及文明的发达程度
B.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
C.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D.古埃及农业技术发达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已经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它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不是仅发生在意大利的个别现象,它的新事物在16世纪传到了北欧。”“它”指的是( )
A.租地农场
B.文艺复兴
C.三角贸易
D.启蒙运动
4、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此美誉的由来与下列哪项有关
A.司母戊鼎
B.都江堰
C.秦长城
D.灵渠
5、识读疆域图是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如图的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①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②山西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③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台湾、西藏在元朝的版图之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如下图所示为小历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9世纪开始流行 形式: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土地:“直领地”。“份地” |
A.希腊城邦
B.罗马城邦
C.西欧庄园
D.西欧中世纪城市
7、据考古资料,距今约六七千年,我国长江流域氏族村落的典型代表是
A.半坡氏族村落
B.河姆渡氏族村落
C.大汶口氏族村落
D.北京人遗址
8、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 ‘洋人的朝廷’……”李华提到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9、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0、以前是把人当作神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这一发现,是近代社会到来的曙光。这一“曙光”最早出现在( )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意大利
11、小明同学参观历史博物馆,导游在介绍一件文物时说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商贸的繁荣”,这件文物是
A.
秦半两
B.
开元通宝
C.
交子
D.
会子
12、甲骨文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是(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形声字
D.会意字
13、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能印证此材料的史实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苏俄新经济政策
14、近代早期,英国部分乡绅为了追逐利润,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经营,他们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依照市场价格的涨落及时调节生产。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新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
B.垦殖运动的蓬勃兴起
C.城市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D.西欧庄园的蓬勃发展
15、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称为“燕赵故地”,山西被称为“三晋之地”。这些称谓源于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推恩令
16、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里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能最适合( )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
D.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17、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B.各个诸侯国势力逐渐减弱
C.战争不断,统一趋势加强
D.周天子牢牢控制着诸侯国
18、下图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节选,图卷原画描绘了南朝时期海外各国及国内少数民族使臣25人朝贡时恭顺的形象。此文物可印证南朝时期
A.经济发达贸易繁荣
B.少数民族移风易俗
C.政治清明国运昌盛
D.对外交往兼容并包
19、地图是了解历史信息的材料类型之一。与下图所示战争相关的(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
A.叶挺指挥独立团成功占领武昌
B.杨靖宇将军领导军民奋力抗战
C.人民群众踊跃支援解放军作战
D.黄继光舍身堵住敌人机枪射口
20、如图是我国20世纪初期的一幅漫画。图中的文字是:“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武装起义
B.辛亥革命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
21、连线题
A.改进造纸术___________张角
B.《史记》___________释迦牟尼
C.“麻沸散”___________张仲景
D.“医圣”___________蔡伦
E.太平道___________华佗
F.佛教___________司马迁
22、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为了夹击匈奴,汉武帝派____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3、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1)由西汉刘安主编的,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科学知识,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 》
(2)魏晋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出现了 ,这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
(3)被喻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古代综合性科技著作是《 》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______。
(2)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______。
(3)公元266年,都城洛阳——______。
(4)公元317年,都城建康——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际组织。
(1)巴黎和会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___________
(2)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的国际组织_____________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____________
26、《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美国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埋下了隐患。
27、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________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28、袁世凯就职: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___________________。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9、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由贵族成立的________掌握。在罗马共和国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夺为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
30、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______》
31、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政治制度、技术发明、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请回答: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有何重大 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为新式交通工具诞生创造了条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32、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33、(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2)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组织的大规模会战(至少3个)。
(3)列举日本投降的原因。
(4)列举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及领导人。
34、中国近现代史展现了一幅中国人民从屈辱走向探索,从探索走向复兴的画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沉沦】:
材料一:
自1840年至1949年的110年间,英法美日等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在这数百次的侵略战争中,由日本独自发起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有哪几次?中国一败一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探索之路】:
(2)面对外国的入侵,中国人民开始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指哪一事件?
(3)从1860年到1920年,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寻找的济世良方中,你认为哪位志士的方子是最猛烈而有效的?请你说明理由。
【复兴曙光】:
(4)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意义是什么?
(5)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中,1978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转折。在这次伟大的转折中哪个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举一例。
【国家统一】
材料二
(6)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请写出历史上侵占上述三个地区的国家。其中,图一、图二两个地区在20世纪末顺利回归祖国。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巨龙腾飞】
(7)跨入21世纪,中国以全新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昂首前进,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融入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请列举一例中国积极融入世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