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 | 正式形成两极格局 |
B |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 彻底消除贫富差距 |
C | 赫鲁晓夫改革的推行 | 根本解决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
D | 欧洲联盟的成立 |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A.A
B.B
C.C
D.D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 )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3、某学校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请问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邓世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孔子被称为“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要了解他的思想应查阅
A. B.
C. D.
5、孔子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
A.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6、“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7、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8、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 政权并立 B. 艺术精湛 C. 民族交融 D. 商业繁荣
9、文物是一个国家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形象载体,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以下文物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文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苹果手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内组装的,这种现象说明( )
A. 美国已垄断了手机市场 B. 经济发展出现了全球化趋势
C. 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美国 D. 美国让中国分享其高精尖技术成果
11、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统计图(1801-1911年),导致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殖民掠夺的加强
B.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包产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这部历史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作者及其名称分别是
A.屈原《离骚》
B.孔子《春秋》
C.司马迁《史记》
D.班固《汉书》
14、下图是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这段话提到了种姓制度的( )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时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
A.背景和内容
B.内容和影响
C.背景和危害
D.影响和危害
15、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这些成语实际上和古代一次战役有关系。请问这场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A. 《望厦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南京条约》
17、元代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 )
A.司农司
B.中书省
C.市舶司
D.行省
18、下列图中哪位人物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A.
B.
C.
D.
19、请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这幅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了
B.中央集权制度从此建立起来了
C.王位世袭制从此代替了禅让制
D.夏朝建立以后开始实行分封制
20、下列湘籍历史人物中,被称为“人民公仆”的是( )
A.刘少奇
B.任弼时
C.彭德怀
D.贺龙
2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享有“________”的美誉:________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22、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的是:_____。
23、三大宗教创立时间最早的是(_________),基督教的经典是(_________)。
24、_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5、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6、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指( ),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指( )。
27、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有 、 等。
28、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________。
29、《三国鼎立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中②处是_______。
30、(图三)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_____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___________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生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1、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2、学习了《中国历史》第四册,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有那些?你敬佩的理由是什么?
3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军民“血筑长城”。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2)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3)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4、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完成,出现了从未有的新的政治局面。在此前,周室中央对于诸侯国的内政是无法过问的,到此集权的中央政府建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势力敢与中央对抗……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使汉朝政治文化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气候,这体现为各种政治制度的建设全面成熟,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与时俱进,思想文化创造的生机勃勃,高度繁荣。
——纪宝成《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从未有的新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实现统一的秦统治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融合分析汉朝政治文化呈现博大雄浑气候的原因。
(3)综上,你认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