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长治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祖父的园子”令“我”念念不忘的原因是(   )。

A.园子没给我自由

B.园子没带给我快乐

C.祖父给了我无限的疼爱

2、把词语中带点字读音与“转身”的“转”读音相同的一项(  )

A.

B.

C.运

D.打

3、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情有独(集中,专一) B. 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与一般人不同)

C. 引人入(胜利) D. 最喜小儿无赖 (顽皮)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尽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不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一笑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如生   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1)店主人满满一碗酒来。 ______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______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______

(4)请自误 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_______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  ______  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3、刚才还是______ ,转眼之间______ ,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_ 地砸下来。

7、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吾盾之______

2.问其______

3.旁李______

4.能应______

5.冀得兔______

6.株待兔______

8、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诗文积累

古诗中,有“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的辽阔景象;有“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的感恩之情;有“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的报国之志;也有“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的童真童趣。

2.古文欣赏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杨氏之子》中,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______________”一个答得妙:“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感悟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的刘伯承;______________的方志敏;_______________的刷子李;还有______________的海伦·凯勒。

4.思维火花

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孙膑通过_______________的妙计帮助田忌赛马获胜;船长结合船上各种情况,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救了儿子。

5.经典诵读

  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__________,人间能得几回闻?扬州西去是真州,_______________。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那日,朋友生病住院,我买了一束鲜花去探望。病房里,除了朋友外,还有个小女孩正躺在床上默读英语。

从朋友口中知道:这小女孩是个初三的学生,中考前夕病倒了,一直躺到现在。但她很坚强,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自学各门功课,每天还主动帮助工作人员打扫病房,给其他病人端茶送水……多可爱的小姑娘!我突然萌生了也送她一束鲜花的念头

第二天,我特地买了一束鲜花。走进病房时,女孩正躺在病床上看书。我悄悄走近她,把那束鲜花举到她的床前,“来,送你一束花。”“啊!”小女孩显得有些惊愕,但随即紧紧地抱住鲜花,“太美啦!”一个个粉红的、淡黄的生命在女孩的手上轻轻颤动。嗅着花香,小女孩笑意盈盈地看着我,表情里充满了谢意。

我正要走出病房时,忽听小女孩喊道:“叔叔,谢谢您!”我心头顿时一热。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也曾有人在我需要关爱、需要鼓励时给我送过鲜花。正是那些代表友爱的鲜花,让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愉悦和满足,( )想起我曾拥有的那份鲜艳和芬芳,( )会从心底深处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暖来。

朋友,请您记住,送人鲜花,手有余香,无论什么时候!

【1】请为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画横线的句子缩句: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填空。(填序号)

(1)文中写花在女孩的手上“轻轻颤动”,意在表现:______

A.小女孩显得有些惊愕。 B.小女孩内心的激动。

(2)文中画“﹏﹏﹏”的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

A.朋友也曾送“我”鲜花。 B.朋友的关爱让“我”觉得温暖。

C.花的鲜艳与芬芳令“我”愉悦、满足。

【5】这个小女孩有哪些品质让作者觉得“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人鲜花,手有余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chóu chú chóu zhù)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àn  yīn)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ɡé  ɡě)裹尸还。

【1】用“√”给文段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画“_____”的句子是对毛泽东________和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毛泽东___________的心情。毛泽东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则表现了他有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还”在这里读________,可以组_________。这里的“忠骨”指______________,称之为“忠骨”是因为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读到“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试着把毛主席当时的神态、动作等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她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我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20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 家中无人时,我 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块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 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那硌脚的感觉 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厉,促我身体力行

⑥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⑦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有碍观瞻: ________

磕磕绊绊: ________

【2】文中的“我”帮方老师搬车,一开始以为 ________,一问才知道是因为________,听了方老师讲述的故事后,“我”变得________

【3】在文中第④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5】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他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情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1填空,搭配词语。

___的呻吟 ___的歌声 ___的河流

2“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指( )

A.硝烟太浓太呛,儿童的歌声唱不出来。

B.战争夺去儿童的欢乐。

13、课外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用“_____”画出一个描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读最后一句话,联系全文想想:妈妈悲喜交加,她“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一不小心跌下河去,我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我的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毛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了?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主席说你没有被子,夜晚会着凉的。”

被子!送给我?这怎么行呢?长征途中,每个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被子,一条毯子,现在毛主席把被子给了我,夜时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寒呢?不管怎么说,警卫员还是硬把被子盖住了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流从手上直流到全身。这条被子是毛主席盖的,现在却盖在我身上,我越想心里越觉得温暖,就好像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一样。

【1】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文意,写在文前横线上。

【2】用“//”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3】第五段开头的“被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引得古今诗人画家赞美,更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材料二: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植梅规模对比

园名

植梅面积/公顷

品种数量/个

梅花数量/万株

南京梅花山

102.2

350

3.5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

53.3

320

2

无锡梅园

54.1

140

1

青岛梅园

53.3

130

2

 

 

材料三:梅花图

1根据你了解的梅花的特点,为材料三的国画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

A.国色天香 B.冰姿玉骨 C.亭亭净植 D.娇艳动人

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的举办地是湖北武汉。________

(2)梅花受到人们喜爱,不仅因为它清雅俊逸的风度,还因为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________

(3)南京梅花山的植梅面积、品种、数量等在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中都是最大的。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已是悬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诗句中梅花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

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他的部分。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ē  jié)    (chāi  cāi)得    (qī  qí)他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________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

17、拓展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 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B. 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C. 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2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            

2)“我”认为“煮书”是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  

3)“煮书”的好处是        )。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迷宫。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 像一串小铃铛  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 像一匹明洁的丝绸 映照着蓝天

呵,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呵。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是响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叮,像是大路上车轮流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人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比金子还贵呵,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呵,三月桃花水。

(1)给短文的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2分)

(2)选择正确的修辞方法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3分)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 对偶

(1)呵,河流醒来了!  

(2)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

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了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袅袅升起了炊烟……   )(  

(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3)文章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来写三月的桃花水的?又是如何写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的? (3分)

   

(4)文章第四自然段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是从哪几方面来说的?(2分)

 

(5)短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作者抒了一种什么感情呢?在你的眼里,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写。(2分)

 

 

19、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________   唯独——_________   训斥——_________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

4“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我”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我”奇怪是因为____________

5“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墨梅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象征,是不容玷污的。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2)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改为子句)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为转述句)

 

 

22、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请你选取其中的一件事,写成一篇习作。

要求:1.题目自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这件事的难忘之处。

2.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