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海南州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表材料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出现于(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2、1853 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下列是对文中所说“叛乱运动”的理解, 正确的是

A.指的是义和团运动 B.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C.北伐和西征威胁到了西方人的在华利益 D.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3、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 ③都主张改革开放  ④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4、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下列“灾难-一进步”组合符合上述论断的是( )

A.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师同文馆创立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兴起

D.七七事变一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5、郭沫若题诗道:“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该诗中的“英雄”不包括(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邓世昌   D. 蒋道平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几个自治区?(     

A.4个

B.5个

C.30个

D.120个

7、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表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特征

D.影响

8、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国文报》 C.《大公报》 D.《新闻报》

9、李华同学准备利用假期去太行革命老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行程安排: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左权将军殉难处欣赏左权民歌。在参观的过程中,他还学唱了左权民歌《太行游击战》,该民歌反映了(     

太行山呀咳,高又高呀咳,开展游击哈哈咳,好地方呀咳。

东一枪呀咳,西一弹呀咳,打得鬼子哈哈咳,叫爹娘呀咳。

太行山呀咳,英雄山呀咳,全民皆兵哈哈哦,齐抗战呀咳,

要把鬼子哈哈咳,消灭完呀咳

A.八路军在正面战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B.太行山最早开展游击战

C.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持八路军抗日

D.敌后战场抗日节节胜利

10、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开始引进西方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下列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最大军事工业是:( )

A.汉阳铁厂

B.开平煤矿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11、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独自建立的

B.周恩来亲自兼任军校总理

C.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D.黄埔军校建在江苏省南京

12、有学者认为,戊戌文化是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与儒家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本主义文化萌芽性质的新文化。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它(   )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   D. 鼓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13、“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材料重点强调了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

A. 国共合作抗日   B. 坚持持久抗战

C. 日本战略失误   D. 全民族团结抗战

14、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新青年》的创办   B. 《中外纪闻》的创办

C. 强学会的成立   D. 公车上书

 

1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

B.游行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6、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A.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17、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儿子在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里做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18、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C.南京大屠杀

D.柳条湖事件

19、如下图拍摄于1951年,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符合实际的名称(   

A.人民解放军攻占布达拉宫

B.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签订仪式

C.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

D.西藏僧、民欢迎解放军进驻

20、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____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2、【顺应时代·融入全球】2001年12月,在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了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4、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是:以发展__________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坚持自力更生,这一时期出现的优秀人物中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_____________

 

25、读图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年,达_____人罹难遇害。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的国歌——

(2)1950年派兵侵略朝鲜的国家——

(3)香港、澳门是在哪一伟大构想下回归的——

(4)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7、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

28、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______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______

29、1940年下半年,_______领导了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_________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英雄,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30、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创近代探索路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重温历史,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屈辱,才能激发中华儿女的上进心。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军制造了哪震惊中外的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这一事变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2)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61212日,杨虎城、张学良发动了哪一事变?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战争的挑起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32、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3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我们将为世界奉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同各国一道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中国政府的建议得到了印方的赞同。

——1954年4月29日《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中国政府在材料一中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图1表明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何种制度?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图中的哪一个?

(3)材料二图2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距今正好是多少周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什么构想为香港的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4)材料三中“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请列举出2个现象或事例。依据该材料指出中国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怎样的方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