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瑷珲条约》
C. 中俄《北京条约》 D. 中美《望厦条约》
2、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民众的大力支援
C.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3、某校八年级一班计划编辑有关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专栏,需要了解“京师同文馆”、“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等内容。为此,他们在图书馆可查阅的书籍是( )
A.《晚清教育发展史》
B.《中华民国政府的教育成果》
C.《南京国民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D.《北洋政府时期的京师教育》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西征的胜利 C.定都天京 D.北伐的胜利
5、鸦片战争前,中国史没有国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见列强侵华战舰上均悬挂本国国旗,1866年,确定了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第一面国旗。这说明,列强的侵略( )
A.带给中华民族予深重的灾难 B.推动中国产生近代国家意识
C.促使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D.启发国人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6、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新发展理念
C.“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在哪一集中( )
A.《千年局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8、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王若飞
9、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有
①政治孤立
②经济封锁
③军事包围
④主动建交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1、1839年林则徐带领广州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抗击太平军
C.抗击英法联军
D.抵抗八国联军
12、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中国人把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战争叫鸦片战争,如果我们要把课题改为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课题,你认为以下最佳课题是( )
A.倾销鸦片的战争
B.开拓市场的战争
C.获取赔款的战争
D.虎门销烟报复战争
14、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査阅的是
A.
B.
C.
D.
15、小浩准备作《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主题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的是
A.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B.民主法制遣受践踏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16、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②通过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大会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政治路线。
④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
18、下列古人类处于黄河流域的有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大汶口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19、鸦片战争前,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目的不包括
A.维护正常贸易
B.开辟国外市场
C.掠夺廉价原料
D.倾销工业产品
20、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B.租借海参崴 C.割占台湾 D.占领香港岛
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会议的召开也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____________
2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__。
24、____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销毁;____率清军收复新疆。
25、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_____)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改正:
(2)(_____)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改正:
(3)(_____)茅盾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改正:
(4)(_____)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改正:
26、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7、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__战役,其指挥官是_______________。 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_________指挥下,八路军发动了100多个团参加的重大战役,称之为“百团大战”。
28、义和团在________________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____中国的野心。
29、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0、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发展迅速,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________的思想,开办大生纱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2010年3月27日晚,经大陆著名导演张艺谋重新诠释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在台湾台中市的洲际棒球场上演。目前,甘肃省有60家台资企业,包括台商投资建设的兰州正林农垦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主要加工瓜子,已成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请回答: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毛泽东选集》
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所提出的造成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3、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场战争?
(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中,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
(3)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什么?
(4)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什么?
(5)通过以上学习,你有何感想?
34、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始终遵循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时间轴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示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B阶段通过的两部(含具有临时宪法作用)宪法名称分别是什么?D阶段是什么时期?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大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材料二中说“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那么这一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新的思想路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哪些内容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答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在革开放和社会主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大会上讲话》
(3)材料三中的五个经济特区,哪一个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和特点?
材料四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关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天会报告》
(4)据材料四,概括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