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政权定都在( )
A.金田 B.上海 C.南京 D.安庆
2、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它反映了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旅顺大屠杀
C.淞沪会战
D.南京大屠杀
3、下图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以百团大战纪念馆为背景的邮票。“百团大战”是( )
A.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B.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
C.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
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4、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A.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5、以下四幅图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不是表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哪一幅
A.
B.
C.
D.
6、在国际体育大赛上,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获得者是( )
A.刘长春
B.容国团
C.许海峰
D.邓亚萍
7、它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在当时列强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况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美国工商业打开中国的市场,保护美国商品和投资在中国的平等待遇,从而赢得最大的利益。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门户开放”政策
C.划分“势力范围”
D.各国领事裁判权
8、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较历史事件的异同,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转移了党的工作重心
B.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
C.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在学习太平天国一课时,某同学绘制了下图的坐标图。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金田起义、颁布《资政新篇》
B.②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③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④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0、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活动万
A.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B.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转变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1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1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儿子在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里做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1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事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国家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17、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在党领导革命的艰难探索中,许多重大会议在历史选择的关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其中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三大
19、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
A. 钱三强
B. 邓稼先
C. 王进喜
D. 孔繁森
20、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探索和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斗争矛头鲜明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1、1840年爆发的________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2、1949年,在北平召开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作用。
23、《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________、_________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_________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瓜分中国狂潮。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式的标志是________
25、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____________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6、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54年,召开_______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7、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⑥_____。
28、_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9、填空题。
(1)新文化运动中,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青年学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于1839年6月在虎门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同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和“科学”是哪一运动的两面大旗?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和主阵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2、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在侵略者炮口的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是哪一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再写出其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哪一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面对不同时期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农民阶级抗击侵略的史实。
33、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回顾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哪次会议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共的帮助之下,孙中山建立了哪所学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2)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哪场战争?蒋介石发动哪一政变导致这场战争失败?
(3)写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
(4)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哪一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通过以上历史的探究,你对国共两党的未来关系怎样展望?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 “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各阶层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战后签订的中英不平等条约中哪一内容使我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材料二中的“日清战争”指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3)面对民族耻辱,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列举两个与材料三中诗句一致的典型事件。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4)请你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