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江姐遭受酷刑,已经奄奄一息,但她仍然( )地对敌人说:“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东西。”
A.半信半疑 B.斩钉截铁 C.兴高采烈 D.一丝不苟
2、下面属于埃及开罗标志性建筑的是( )
A.埃菲尔铁塔
B.风车
C.金字塔
D.教堂
3、下列词语全都是形容不怕困难的一项是( )
A.全心全意 彬彬有礼 安居乐业 愚公移山
B.风雨无阻 百折不挠 精卫填海 赴汤蹈火
C.扶危济困 理直气壮 手疾眼快 迫不及待
D.操纵自如 翩翩起舞 花团锦簇 势不可当
4、同音字我会填。
wǎn(_____)惜 凄(_____)洗(_____)
jīnɡ(_____)棘(_____)莹(_____)心
mù羡(_____)屏(_____)坟(_____)
zào暴(_____)干(_____)(_____)音
5、积累运用。
1.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
3.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4.人有耻,__________。
5.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
6.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
7.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仿照例句,用上这种表达特点,写一写游子回到家乡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时间是宝贵的,匆匆逝去不会回还,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老了以后再后悔。就像汉乐府里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是美好的,自由自在。_____朝作家雷震在《______》一诗中写到_______,________;诗人范成大也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塑造了可爱的孩童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宋朝诗人_______在《稚子弄冰》中也有此类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内容我知道。
①本文作者是____,讲述的是____国的风景民俗。
②德国人养花的特点是____。
8、积累大观园
(1)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词人都塑造过儿童的形象,有“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村童;有“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的稚子;有“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_______……他们天真伶俐,淳朴可爱,是古诗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祖父的园子》选自《___》,作者是_____,这篇文章表达了__________。
(3)课文《月是故乡明》的题目出自唐代著名诗人____的名作《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战乱之中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9、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文中指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保护,所以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为什么说:“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请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用横线划出来。
【3】这段话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现了中指做事( )的特点。
A.勤劳机敏,敢于探险
B.吃苦耐劳,不图名利
C.沽名钓誉,华而不实
D.体态优美,能力弱小
10、课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瑞典医生斯坦利·库尼茨(沉迷 痴迷)于沙漠探险。为庆祝自己的36岁生日,他极(细心 精心)地挑选了一件独特的礼物: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
进入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使得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得无影无踪,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
死亡的恐惧不停袭来,在饥饿和干涸中,他的手臂神经质地伸向自己的口袋。苹果 □ 他从绝望中清醒过来 □ 我能生存下去 □( )我还有一个苹果 □ 他一边漫无目的地行进,一边不停地叮嘱自己。
几天后,奄奄一息的斯塔利被当地土著人救起。令那些土著人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紧紧攥着一个( )干瘪得不成样子( )却很完整的苹果,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取出。
就是这个苹果使斯坦利(坚定 坚决)了生存的信念,这种信念使他能拥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能在绝境里(忽视 漠视)所有的困难和死亡。
上世纪初,这个传奇的老人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心中还有那“一个苹果”的存在,我们就一定不会轻言放弃,就一定能抵达梦想的乐土和成功的彼岸。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3】请在第三自然段的“□”填入合适的标点。
【4】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阅读时,如果读不准“弥留之际”的“弥”,可以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请联系上下文,写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6】短文最后一句话中的“一个苹果”是指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拓展。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_________) jué jiàng(_________) zǔ náo(_________) kǒng bù(_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_____
第二部分:_____
【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苹果
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卸完了身上背着的弹药,他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
防炮洞只有三米长,两米宽。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 )。显然。一路上他是爬过来的,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轻易的事。我看着他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呀?”
“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自从24日我连出击开始,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早就干得( )似的。不用说,战士们一定也渴得受不住了。但是我想,运输员这些天在火线上跑来跑去的,比我们还艰苦,就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 )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一直没有休息。①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
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②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呀!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知道:在这样艰苦的时候,我不吃,他们是决不肯吃的。于是我决定,防炮洞的八个人一起来分吃这个苹果。
吃苹果也要作一番动员。我说:“同志们,我们能够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为了胜利,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身旁的小蓝。小蓝咬了一口,递给了……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 )的夜晚,我被这种战友间的情谊感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1】词语运用。联系短义内容,选择恰当词语,将序号填在文中括号里。
A.烟熏火燎 B.血迹斑斑 C.战火纷飞 D.翻来覆去
【2】整体感知。
短文按照______的顺序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
【3】品读感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通过对人物________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通过对人物_________的描写,最后他没有吃这个苹果,我想此时他是这样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表观点。
在这极度艰难的环境中我流下了幸福、骄傲的泪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高尔基和孩子们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 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地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 随即将(珍藏 收藏)多年的一本 童年 寄给了这位小学生 难怪孩子们常说 有了困难找高尔基 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他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 夸耀)。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光芒 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年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打“√”。(2分)
(2) 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内填写序号。(2分)
冒昧:①糊涂 ②隐藏 ③昏暗 ④冒犯 ( )
崭露:①高峻,高出 ②优异,好 ( )
(3) 给画线部分加上标点。(3分)
(4) 用“ ”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分)
(5) 文章通过几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分别是哪几件事?(3分)
(6)用自己的话说说,高尔基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2分)
(7) “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14、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1段话是围绕“___”来写的。其中“___”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___;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___;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___。“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从侧面说明___,也说明___。
【3】我们发现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___息息相关。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___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在码头上,城市___。这一动一静的变化,更衬托出了小艇___,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为___。
【4】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跳下车子,走进一个海滨浴场,站在高高的水泥平台上放眼望去,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他的水鸟。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我们拾级而下,也来到岸边。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我蹲下去,在水底捞了一把,捞上来的细沙中,混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主人告诉我:这是盐的结晶,而那变幻多彩的光晕正是这些结晶体反射出来的。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1%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
变幻:
沉默:
(3)想一想带点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照样子各写两个。2%
①辽阔——( ) ( )②五颜六色——( ) ( )
(4)摘录文中的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4%
这句话把( )比作( )。
(5)填空。4%
①“沉默的海”具体是指( )。
②“死海”得名的原因是( )。
(6)概括第一小节的节意。2%
16、课内阅读。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神机妙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想一想与加下划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的计谋为什么不如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7分)
勇敢的孩子
一辆大客车载着19个6至11岁的小学生去参加活动。途中,驾驶员因病昏迷,汽车因此失控,并在美国第40号公路上急驶乱窜。一些孩子吓得哭泣起来:“我们快要死了。”突然,汽车又开始横冲直撞,孩子们都摔倒了,有的还撞在车窗上。这时,车上10岁的五年级学生拉里的头脑异常清醒,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勇敢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一把抓住方向盘,并用力踩住刹车踏板,使汽车猛然刹住。拉里随后招呼三位学生一起把司机拖起来,并立即报警。过了一会儿,几辆救护车闻讯赶到,将司机和五位受伤的学生送到医院,其余的学生换乘另一辆大客车返回学校。在车上,孩子们泪流满面,七嘴八舌地表达着对拉里的感激之情……
事后,拉里平静地对表扬他的校长说:“这算不了什么,只是我常跟爷爷一起摆弄一辆货车的缘故。要知道我爸爸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生前总是想方设法做好事,帮助过许多人,我想,我爸爸一定会为我高兴的。”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6分)
①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
②形容人多嘴杂,讲个不停。( )
③乱冲乱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拉里这样做是逞能,是为了炫耀自己。
B.拉里在危急时刻这样做,是为了救助同学。
(3)第1自然段段末的省略号省略了孩子们的话语,请展开想象,补写几句同学们说的感激的话。(3分)
同学们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岁的拉里为什么能成功救助一车小学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景阳冈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见(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将下面的动词选填到文中的括号内。
扑 闪 掀 剪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画“﹏﹏﹏”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
19、阅读与理解
《西游记》节选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虽没什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妖精说:“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1】这段文字是《西游记》里的哪一个故事? ( )
A. 三借芭蕉扇 B. 大战流沙河 C. 盘丝洞七情迷本 D. 悟空三打白骨精
【2】文中“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西游记》中,每逢高山峻岭,往往都会有妖精出没。
B. 作者是在警告人们,不要到高山峻岭去,那儿不太平。
C. 这句话为下面的妖精出场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
D. 这是传统小说经常用的一种渲染情境的手法。
【3】文中的妖精说“造化,造化”,这里的“造化”理解正确的是: ( )
A. 自然演化 B. 好人有好报 C. 好的福份、命运 D. 妖精使用的咒语
【4】“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理解正确的是: ( )
A. 让我戏弄一下他,看他怎么说。 B. 带他去看场好戏,看他怎么说。
C. 他要戏弄我一下,他会怎么说。 D. 我要戏弄他,他也要戏弄我,怎么说?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这句话把妖精写得越美越动人,对唐僧师徒就越有迷惑性。
B. 这句话有几处末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C. 这句话中巧用儿化音,读起来很有趣味性。
D.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行为、心理描写刻画出场人物。
20、根据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广场(5分)
(1)金字塔真高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改变说法,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填关联词
鲁迅( )能写出一部部巨著,( )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23、习作
我们常常被身边的人或事感动。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动别人,也许是在同学失败的时候送上真诚的鼓励,也许是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细心的照顾……我们真心的付出会让周围的人感动。是什么时候?你的什么行为感动了谁?请以“我感动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1.根据作文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叙事条理清楚,过程具体,注意运用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
3.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不少于400字;
4.文中涉及到的校名、人名均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