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官吏的一种政治制度。关于科举制度,其作用不包括(     

A.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

B.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巩固了世家大族地位

2、"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该文出自

A.戊戌变法法令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革命军》

3、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4、下列有关该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①他与炎帝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争,打败炎帝后两部落结成联盟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        ④他创造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5、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     

A.唐朝末年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6、我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秦始皇下令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真实目的是(   

A.抵御匈奴的进攻

B.炫耀武力

C.抗击蒙古军队的进攻

D.防止内乱的需要

7、隋朝和元朝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它们的相似点有(     

①都是一统的大王朝 ②都有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

③故都皆在今北京 ④都实行了文字狱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8、有人评价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liumian借指帝王)。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这位“帝王”是指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元世祖

9、589年,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新归于统一的是

A. 陈后主

B. 杨坚

C. 李渊

D. 李世民

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仁者爱人

11、《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     

A.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B.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C.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D.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

12、明朝朱元璋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B.解除民族压迫

C.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D.监视官民

1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中记载的“天下为家”的“家”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下列是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图片。其中,完全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生活的一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16、西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如图中①所示地区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战胜匈奴 C.设立西域都护 D.甘英出使大秦

17、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西周历史

18、马克思曾评价中国古代某种政策:“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种政策指的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文化专制

D.加强皇权

19、“通过丝绸之路,西方的舞蹈、绘画、音乐、雕塑、杂技等传入中国。”上述材和传递给我们的历史信息是

A.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的商贸之路

B. 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C.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D. 张骞通西域最初就是为了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20、西汉初年,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汉军开始大举反击匈奴。汉对匈奴政策的调整反映出(     

A.汉朝国力已由弱变强

B.汉朝统治者已转变思路

C.匈奴势力已走向衰落

D.张骞已成功通西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开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朝代是_____朝。

2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齐民要术》的作者——

4)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

23、_____)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24、根据提示列举相关城市。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2)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3)北宋的都城——

(4)西夏的都城——

25、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6、公元前60年,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________

27、隋朝杰出工匠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8、根据信息,写出人物。

(1)“神品”——

(2)《牡丹亭》——

(3)画圣——

(4)《本草纲目》——

29、唐朝 ___________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大众欢迎;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_;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著作是___________

 

30、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创立____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请对下列著作与作者进行搭配。

《道德经》

老子

《伤寒杂病论》

钟繇

《宣示表》

张仲景

《洛神赋图》

司马迁

《史记》

顾恺之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2)商朝迁都到殷的国王——

(3)周武王时期著名的贤相——

(4)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之源】

材料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思想之光】

材料二:春秋末年,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设计出一套治国方案。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和以民为本。儒家思想虽在动荡的

形势下显得举步维艰,但到新形势下又被统治者所尊崇。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文史之萃】

材料三: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科技之光】

材料四:到公元3或4世纪,书法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楷书和草书,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形成。那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改良的纸张已经广泛用于书写,并得到发展。与竹、木、石相比,纸更易于吸收且书写流畅。

——摘编自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和孟子所处的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儒家思想“到新形势下被统治者所尊崇”与董仲舒提出的哪一主张有关?

(3)材料三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结合材料分析“他”为何被称为“中国史学之父”?

(4)写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根据材料四概括改良纸的优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