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人类生产方式影响
B.受人们生活方式影响
C.开发历史长短不同
D.受气侯、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
2、“东数西算”是指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利用网络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它和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同属我国重大工程,右图为已批复同意的8个节点建设方案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4个单一省级行政区的枢纽节点所在省(自治区)的共同优势是( )
A.电能资源丰富
B.地势平坦开阔
C.高科技人才多
D.交通运输发达
【2】下列关于“四大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将加快京津冀地区的能源开发
B.西电东送:减轻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压力
C.南水北调:能进一步发挥长江的运输功能
D.东数西算:以数据为纽带促区域协同发展
3、历史悠久的“蚝宅”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蚝壳以向下45°的角度整齐垒砌。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夏季觉得十分凉爽,下图为“蚝墙体”景观图及当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蚝宅”特点及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地渔业资源丰富,“蚝宅”以生蚝壳作为原材料
B.当地冬季气候严寒,坚固的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利于室内保暖
C.当地降水丰富,蚝壳以向下45°的角度垒砌方便雨水下泄
D.当地夏季气候炎热,蚝壳表面的小孔可增加室内湿度,让人感觉凉爽
【2】合理开发保护蚝壳屋古建筑的措施是( )
A.完全拆除,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B.拆毁重建,发展旅游
C.适度开发,传承文化
D.整村搬迁,封闭保护
4、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深圳,路线最合适的是
A.兰新—陇海—京沪线
B.兰新—包兰—京包线
C.兰新—陇海—京九线
D.兰新—包兰—京广线
5、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地面积扩大,居世界第二位
B. 森林面积辽阔,地区分布比较均匀
C. 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D.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三位
6、“上天下海”是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主要是因为香港( )
A. 人多地狭 B. 地广人稀 C. 平原多山地少 D. 经济发达
7、下图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一首歌唱到:当北国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妖娆。”这反映我国领土的特点是( )
A.陆地国境线漫长,邻国众多
B.大陆海岸线漫长,领海范围大
C.东西跨度大,时间差异大
D.南北跨度大,气温差异大
【2】我国的地理位置与俄罗斯、巴西、蒙古和日本相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拿大国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和北寒带,我国国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巴西国土大部分位于热带,我国国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
C.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临海国
8、2023年11月,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青岛开幕,近3000家企业携2万余种展品参展。下图为该交易会上的两种农产品介绍卡片,完成下面小题。
【1】两种农作物所处的温度带分别是( )
A.寒温带、热带
B.中温带、暖温带
C.暖温带、热带
D.热带、亚热带
【2】我国的农产品种类多样,这主要得益于( )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河流众多
D.民族众多
9、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也高
B.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产生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C.当前,发达国家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0、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水源地是( )
A.三峡水库
B.万家寨水库
C.丹江口水库
D.长江上游
11、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能源资源是( )
A.油气资源
B.水能
C.煤炭
D.地热资源
12、我们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流( )
A.年径流量大
B.水力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资源丰富
13、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
A.山区面积广大
B.东部沙漠广布
C.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4、在我国西北地区修建坎儿井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地下径流 B.减少蒸发量 C.增加降水量 D.调节大气的水汽
15、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
A.降低水价 B.多使用洗洁精
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D.不使用节水器具
16、中国陆疆漫长,邻国众多,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哈萨克斯坦
B.日本
C.韩国
D.菲律宾
17、爸爸要带夏明去上海旅游,最好选择( )
A.1月 B.6月
C.7月 D.10月
18、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是
A. 长江 B. 黑龙江 C. 淮河 D. 珠江
1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说明我国地势总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高西低
D.北高南低
20、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
21、将下列各地形特点与对应地形区组合配对。
答:(1)①配____(2)②配____(3)③配____(4)④配____
22、北方地区的气候以____气候为主,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____。
23、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4、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
25、我国的“黑土地”是 ,“紫色盆地”是 。
26、 广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27、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河都发源于____(填地形区),由于中国地势____,最终都流入太平洋。
(2)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四季可通航,有“____”之称。
(3)M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____水利工程,主要作用为防洪和____;
(4)黄河从②到③河段,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流的____大。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沙的根本是对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是____。
28、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________ 和________.
29、欧洲地形以________ 为主,平均海拔低,中间低、南北高,多冰川地形.
30、我国之最:
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_______;最平坦的高原是 ______;受水蚀作用最强的高原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__;纬度最高的盆地是______;纬度最低的盆地是__________ ;面积最大的平原是______;“黄淮海平原”是指______;平原被称为“水乡”、“鱼米之乡“______。
31、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2022年遭遇了60年一遇的干旱,出现了“汛期反枯”现象,湖中千年古迹“落星墩”露出全貌。图左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图右为“落星墩”景观对比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属于____(内流区/外流区),在____(地名)汇入长江。正常年份,鄱阳湖汛期降水量大,湖泊水位____,“落星墩”半隐入湖中。
(2)分析2022年鄱阳湖“汛期反枯”“水落墩出”的原因,完成下面结构图。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32、读“黄河”图,完成题目要求.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注入 海.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 平原,④ 平原.
(3)黄河上中游的分点C为 ,中下游的分点D为 ;C、D之间的黄河中游,主要流经 (地形区),在下游河段形成“ ”.
33、读“我国农业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下左图)和“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可知,④地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为主。①地与②地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年降水量____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分布趋势是____。
(3)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我国正在实施____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____和西北。
3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_,表示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___(“海洋”或“陆地”),盛行的是偏______(“南”或“北”)风,下列符合夏季风的描述的是_____(填下列选项字母)。
A.带来寒冷干燥气流 B.带来温暖湿润气流
35、读“南方地区略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耕地类型多为____,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C是____。这里人们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____效应”。
(3)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被人们称为“____”。
(4)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F____(地形区)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