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B.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C.甲代表的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该图可表示生物圈
2、人类的进化只是生物进化的一个小小分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 )
A.直立行走
B.脑容量的增加
C.使用工具
D.打造石器
3、下图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其中阴影部分表示( )
A.有刺细胞
B.体壁两胚层
C.两侧对称
D.有口无肛门
4、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椒草的叶能长成新植株
B.向日葵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C.月季可用枝条来扦插繁殖
D.桃可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关于动物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
C.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组成自身物质
6、下列动物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美洲狮将剩下的食物挂在树上
B.母袋鼠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
C.蜥蜴遇到敌害时自断尾巴
D.狮王与向它发起挑战的年轻雄狮争斗
7、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仿生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B.青蛙与蛙泳
C.蝇的复眼与蝇眼相机
D.长颈鹿的身体结构与飞行服—“抗荷服”
8、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该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群行为
9、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经过高温灭菌处理
B.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叫做接种
C.接种后的培养基应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D.本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
10、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
A.原始地球条件下,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但没有氧气
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11、南海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丰富的资源。大大小小的岛礁星罗棋布,在这些岛礁的形成过程中,小小珊瑚虫功不可没。以下有关珊瑚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C.珊瑚虫体表有刺细胞
D.珊瑚虫有口无肛门
12、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时,4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叶
B.1是胚轴,将来发育成茎
C.5是子叶,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
D.1、2、4合称为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13、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C.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4、某研究机构对先天性耳聋(由一对基因A、a控制)遗传调查后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婚配方式 | 被调查家庭数目 | 子女情况 | |||
组别 | 父 | 母 | 耳聋 | 正常 | |
一 | 耳聋 | 耳聋 | 46 | 58 | 0 |
二 | 正常 | 耳聋 | 74 | 21 | 102 |
三 | 正常 | 正常 | 158 | 5 | 278 |
A.先天性耳聋和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
B.只需根据第二组即可判断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
C.第一组中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aa
D.第三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
15、宋代史料《宋朝事实类苑》记载、某人见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此人被蜂蜇伤,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下列关于此人这种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该人的生活
D.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16、水螅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 )
A.两侧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无肛门
D.体表有刺细胞
17、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害,下列属于有害的是( )
A.白僵菌杀死松毛虫
B.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C.甲烷菌生产甲烷
D.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
18、如图为水稻花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据图可判断水稻花为花序、两性花
B.①中产生的精子与子房中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C.①产生的花粉落到柱头的过程为传粉
D.进行水稻杂交时,去雄是指去掉③的过程
19、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科
B.属
C.门
D.纲
20、下列动物与其结构特点不匹配的是( )
A.海葵—体表有刺细胞
B.涡虫—身体两侧对称
C.蛔虫—消化器官发达
D.蜗牛—体表有外套膜
21、人口的________给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压力,也制约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________亿。
2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都能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________,它对动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重要作用。
23、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植物在减少温室气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__________作用吸收温室气体。
24、线形动物身体__________,呈________形。
25、下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青蛙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蛙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受精,发育方式为_______ 。
(2)B的特点是头部两侧长有________ ,最终取而代之的是______ 。
26、鱼的身体背部颜色较______ ,腹部颜色较_____,形成一种____色。
27、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行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填强或弱)。
28、蚂蚁通过触角的触觉和嗅觉功能交流信息._____。
29、由于________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30、人体的_____调节主要依靠内分泌系统来进行;内分泌系统是由人体的各种_____组成的。
31、将下面动物与相对应的类别用线连接起来
32、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__
33、如图列举了五种微小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请依据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乙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______,图中字母C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2)细菌只有核区,______(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及结构名称)裸露,无核膜包被。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依靠自己内部的______(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及结构名称),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上面五种生物中,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角色的生物是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及生物名称)。
34、下图一为植物嫁接示意图,图二、三、四分别为家蚕、蝗虫、青蛙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填空:
(1)图一所示的嫁接过程中,确保成活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________紧密结合。柿树常以黑枣树作为砧木,将柿树的枝条作为________,结出的果实是________。
(2)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在家蚕发育的[ ]__________阶段满足食物供应。
(3)成语“作茧自缚”描述的是图二中[______]阶段。
(4)图三所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________→成虫,其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5)在图四所示动物个体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受精,变态发育。
(6)与图一相比,图二、三、四所示生物的生殖方式都属于________生殖,其优势在于后代具有________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