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生开花后,子房被推入土中,最终在地下发育成果实(如图)。下列关于花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在花生的每一次受精过程中,花粉粒都会产生两个精子
C.一个花生中如果生有两个花生米,是因为它的花中有两个子房
D.花生是双子叶植物,直根系,网状叶脉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诗句中关于黄鹂和柳树描述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黄鹂的细胞和柳树的叶肉细胞结构相同
C.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D.黄鹂和柳树体内起保护作用的组织都是保护组织
3、如图是某同学在10×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他若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影像,最好应该( )
A.用反光镜凹面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换用40×物镜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4、我国植被资源面临严重的人为破坏问题,若在我国西北地区过度放牧,则主要破坏的植被类型是(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D.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光合作用
6、下图所示的分别是枝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而成的枝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叶
B.③将来发育成侧芽,侧芽有可能是混合芽
C.植物的芽内都有分生组织,使芽能够生长、发育
D.木本植物茎能不断长粗是由于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的缘故
7、阳春三月,北方柳枝才开始发芽,南方已经到处盛开鲜花,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土壤
B.阳光
C.水分
D.温度
8、将手插入未晒干并堆放一段时间的谷堆,感觉谷堆内发热和潮湿,这主要是因为( )
A.谷物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B.谷物光合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C.谷物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D.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9、用直尺和线测量叶的周长时,某同学连续测量3次,数值分别为12cm、11.6cm、12.2cm,这位同学的记录应为( )
A.12.1cm
B.11.9cm
C.12.2cm
D.12.0cm
10、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水中的其他生物可能减少或死亡,主要原因是( )
A.浮游生物消耗大量氧气,使其他生物缺氧而死
B.浮游生物消耗大量食物,使其他生物缺乏食物
C.浮游生物占据很大空间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D.浮游生物使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影响其他生物
11、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 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 640 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1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贡献作用最大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3、白兰是佛山市市花,白兰树下是人们夏日乘凉的好去处,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4、人体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输卵管、子宫
B.卵巢、阴道、子宫
C.睾丸、输卵管、子宫
D.卵巢、子宫、子宫
1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叶绿素
B.线粒体
C.液泡
D.叶绿体
16、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17、合理膳食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下列饮食习惯正确的是( )
A.不挑食,不偏食
B.不吃早餐
C.以可乐等饮料代替饮水
D.常吃煎炸食品
18、“西湖春*归,春水绿于染”中所描述的是下列哪种植物?(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19、葡萄糖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食物中的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的场所为( )
A.胃
B.小肠
C.大肠
D.口腔
2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21、__是新植物的幼体.
22、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________,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___________。
24、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____和____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25、剥掉橘皮的橘子容易腐烂,说明橘皮属于_________________组织。
26、人体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____;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遗传信息是位于___。
28、如图中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葫芦藓和蕨的植株,据图回答。
(1)图甲中 只起固定作用,图乙中 起固定作用外,还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填字母)
(2)图甲中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填字母)
(3)图乙中A.B.C中都有 组织,能运输 、 和 。而图甲中的A.B.C无次结构。
(4)由此可见, 图中的植株长得比较高大。
29、皮肤由_____和_____构成,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30、动物可以分成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___________。
31、将下列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① 镜筒 A.放大作用
② 转换器 B.固定玻片标本
③准焦螺旋 C.安装装片
④物镜和目镜 D.反射光线
⑤ 压片夹 E.安放目镜
⑥ 反光镜 F.安装物镜
⑦ 载物台 G.是镜筒上升或下降.
32、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____
33、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字形(如图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乙)。
(1)伞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二者基本结构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A.苔藓 B.铁线蕨 C.草履虫 D.海葵
(2)在人类开展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程中,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如上图)实验结果显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__________(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请你预期一段时间后,乙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__________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
34、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手指如果不经意间触碰到尖锐的物体,手会迅速缩回,这种反射属于____(填简单反射或复杂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是:____(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2)若[1]或[2]损伤,能否缩手?____。能否感受到针刺的疼痛?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