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2、铬(Cr)在钢铁、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铁之间。下列对铬的性质预测不合理的是
A.能导电
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3、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药品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
B.黄金
C.干冰
D.甲烷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监控气体的流速
C.加热液体
D.过滤
6、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还能再分
B.原子均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7、在化学符号①;②2CO;③Fe2+;④H2O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④
D.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①
8、下列各组物质中,均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Hg、
B.NaCl、
C.、
D.Fe、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取用固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实验 目的 |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A.A
B.B
C.C
D.D
1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20℃时的饱和食盐溶液,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变软,而坑里液体的体积增加。下列有关这一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萝卜变软的原因是细胞吸水
B.变化后的液体仍是20℃时的饱和食盐溶液
C.液体体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D.20℃时,将少量的食盐加入到变化后的溶液中还能溶解
1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工厂废水及时排入河中,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B.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C.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D.大量焚烧秸秆,使大地更清洁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线
B.胆矾研碎
C.汽油燃烧
D.酒精挥发
14、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奶粉
C.黑芝麻粉
D.花生油
15、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同
B.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小于生成的Y的质量
C.常温下,X、Y一定是气体
D.若X是单质,则Y一定是氧化物
1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高层住宅失火时乘电梯逃生
C.精密仪器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遇到较大火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7、如图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炬“薪火”,下列有关火炬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火炬主体材料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
B.火炬的主要燃料是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C.火炬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抗腐蚀性极佳
D.火炬传递路径经过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展现独特魅力
18、如图为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Na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B.t1℃时,50g水里加入25gKNO3,可得到75g溶液
C.t2℃时,KNO3和Na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1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 目的 | 验证甲烷由碳、 氢元素组成 | 探究催化剂对H2O2溶 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 与水反应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之一是与水接触 |
实验 方案 |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20、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4%
B.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少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2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或除杂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 待鉴别或除杂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鉴别或除杂方法 |
A | 氢气与一氧化碳 |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B | 硬水和软水 | 煮沸的方法鉴别 |
C | 二氧化碳(氧气) | 通入炽热的铜粉层 |
D | 氧气(一氧化碳) | 点燃该气体 |
A.A
B.B
C.C
D.D
2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物质燃烧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2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氯化钠
B.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pH
24、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CO2(CO) | 除杂 | 点燃 |
B | 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C | O2和CO2 | 鉴别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D | C(Fe) | 检验 | 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A.A
B.B
C.C
D.D
25、同学们在课外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兴趣实验,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上层蜡烛先熄灭
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了白雾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隔绝氧气
D.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6、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方法 |
A |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C | 检验H2中混有的CH4 |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干燥烧杯 |
D | 鉴别外观相似的黄铜,黄金 | 分别灼烧 |
A.A
B.B
C.C
D.D
2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取用 8.0mL 稀硫酸,量取时视线应与_____保持水平。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4)简要说明下列操作的主要目的: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取下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其目的是_____;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而不是向下,其目的是_____。
(5)在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应用_____;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_____ mL,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_____夹持,而且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试管口不能_____。
28、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________,但它是________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________色________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 ________.
29、用化学符号完成下列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
(2)氮气______。
(3)水______。
(4)氧化铜______。
(5)3个镁离子______。
30、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所示。
(1)树上的“果子”的共同之处是______。
(2)树上的果子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
(3)树上有种“果子”为黑色固体,写出由单质生成该 “果子”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在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中每________份质量的磷与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32、(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放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在进行该试验时,若试管口向上倾斜,可能会造成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__________。
(2)乙装置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性。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乙方法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33、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B实验结束后天平不平衡,你认为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此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填“符合”或“不符合”),如何改进该实验装置才能使该实验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C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 , , 。
34、用化学用语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________。
(2)标出五氧化三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火箭使用的燃料液氢在助燃剂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5、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1所示。
(1)树上有一种“果子”为黑色固体,写出生成该“果子”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
(2)图2是进行图1实验中的装置,A瓶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证明B瓶中的燃烧产物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A、C装置的集气瓶中均需放少量水,C瓶中放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其反应过程中各阶段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将上述图示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排序: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6、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新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由金箔包裹的权杖,重约286克的金面具、青铜而具及玉石器和象牙、银器等,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1)下列出土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青铜大立人
B.象牙
C.金面具
D.玉石器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为了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四个方案,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铁、银、硫酸铜溶液
B.铁、铜、硝酸银溶液、稀盐酸
C.铜、氯化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D.铜、银、铁、稀盐酸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质量的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①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可能有锌
②滤液中一定有Zn(NO3)2,滤渣中一定有银
③若取少量滤液,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铁
④若取少量滤渣,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的组成有2种情况
37、电解水实验如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中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8、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1)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 药品 |
Ⅰ |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
Ⅱ |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
Ⅲ |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
①图中丙对应实验 ___________(选填“I”“Ⅱ”或“Ⅲ”)。
②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③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___________ 。
(2)搭建装置。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并在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的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3)收集二氧化碳。用如图装置收集时,二氧化碳气体从 ______ (选填“x”或“y”)端通入。
(4)有同学搭建了下图装置,要使该装置也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需将块状石灰石放置在 ________ (选填“A”或“B”)处。
39、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1)求这瓶浓盐酸溶液的质量;
(2)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3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求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分别为多少毫升?(精确到0.1)
40、我县一所初中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利用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可制取氧气,请在D、E两处填上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A、分解过氧化氢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电解水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装置有 处明显的不足;
(3)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可多选);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将12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36g。试计算:
①产生氧气的质量;
②剩余高锰酸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