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图a表示,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B.图b表示,等质量的Fe和Zn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图c表示,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种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D.图d表示,温度保持60℃,蒸发100g质量分数为14.8%的NaCl溶液至NaCl完全析出(已知60℃时SNaCl=37g)
2、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B.电器起火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3、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守株待兔
B.滴水石穿
C.刻舟求剑
D.滴水成冰
4、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天气里,由空气中过饱和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形成的微观过程为
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水分子的数目变多
D.水分子的形状改变
5、2006年闻名全国的“瘦肉精事件”警示我们,食品安全最关键的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已知“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Cl3N2O.下列关于“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7个原子
B.“瘦肉精”分子由5种元素组成
C.“瘦肉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3.5g
6、化学实验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的破裂
B.胆矾的研碎
C.火柴的燃烧
D.铁钉的打磨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C.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8、建立物质宏观性质与微观构成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蒸发——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和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了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D.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
9、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电解水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一定量红磷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D.一定量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
10、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水、生石灰、氧化铜
B.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C.混合物:空气、钛合金、冰水混合物
D.合成材料:羊毛、塑料、合成橡胶
11、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12、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铁高温下化为铁水
C.铁生锈
D.蔗糖溶解
1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曾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的健康。疫情期间为预防病毒,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消毒,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说法正确的是
①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②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③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④过氧乙酸由3种元素组成
A.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如图所示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是一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C.丁的化学式为CO2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氮气经压缩能储存在钢瓶中—氮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6、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如图钕(Nd)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钕的原子序数是60
B.钕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0
D.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
1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糖水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C.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D.打开白酒瓶盖可以闻到酒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8、2023年以“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单质硅是实现6G技术的重要材料。以下是制取高纯度硅的微观示意图之一,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a分子的化学式为SiC14
D.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0、下列实验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蔗糖溶于10g水得到15g溶液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前后,总质量不变
C.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增大
D.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硫、氢、氧元素
21、下列选项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质子数
D.中子数
22、如图是连接压强传感器的CO2气体制取发生装置和实验过程某段时间试管内气压强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B.bc段可在导管口收集气体
C.cd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D.de段固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23、“水煮黄河”是由于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雾气笼罩水面的自然现象。产生该自然现象的原因是
A.水分子间隔变化
B.水分子体积变化
C.水分子种类变化
D.水分子质量变化
24、为测定石灰石与酸溶液反应产生的CO2的体积,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B.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大小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C.读数时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不相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量气管中液体为水,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25、物质的分类非常重要,下列按照氧化物、酸、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A.CaO HCl NaCl
B.CO Ca(OH)2 Na2SO4
C.NaOH H2CO3 NaCl
D.H2O HCl NaOH
26、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2H2O:只能表示2个水分子
B.: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C.:只能表示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Zn:只能表示金属锌
27、用相应化学符号填空:
硫元素___________、钡元素____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_、氯化钙___________。
28、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质的实验。
(1)实验一中稀硫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是______(选填“实验一”“实验二”)。
(2)若实验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如图是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代表的离子是______ (填离子符号)。
(3)实验三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稀硝酸中的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并有气泡产生,反应为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从徽观看,稀盐酸和稀硝酸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内壁上常附着一些铜,清洗方法是_______。
29、如图A是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2)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B、C、D、E四种粒子中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
30、原子序数为11—17号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5分)
(1)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易_____电子。
(2)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
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
②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③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32、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①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__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由点D表示的物质与水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市部分居民已经用上了天然气。请你回答: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应树立“一要节约能源,二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观点。
A B
C
D
a.如图中表示我国节能标志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b.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至少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请举出一个生产、生活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为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__;
(3)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能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34、小巍同学通过实验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_____(至少答出两条)
3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用乙醇汽油中的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农药用到的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3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
(3)氯化钠中含有的阳离子________。
37、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充分反应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另一个实验中,指针偏向刻度盘_____边(填“左”或“右”)失去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
(2)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要使天平反应后仍平衡,B组应进行的改进是___ 。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③最外 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根据以上的信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看,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正确理解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只有_______可以变,_______不能变。
38、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低温加热时易升华成紫色的蒸气,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
探究一 “斜卧式”装置制取氧气。
(1)甲装置(斜卧式)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测量收集的气体体积,装置丙中_________(选填“a”或“b”)与装置丁的c连接。
(3)加热5.0g高锰酸钾,收集162mL氧气,记录所需时间。重复5次,实验数据如图。从图中得到的相关信息是(从反应速率的稳定性角度)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甲试管中残留有气体,对实验结果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探究二 “直立式”装置制取氧气
中学实验室配备的高锰酸钾试剂,按国家标准有效成分大于99.5%,水含量几乎是0。用图乙装置(直立式)每次用5.0g高锰酸钾进行实验,数据如下: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收集162mLO2所需时间/s | 38.69 | 38.12 | 40.07 | 39.15 | 40.05 |
收集324mLO2所需时间/s | 64.43 | 63.56 | 65.75 | 63.50 | 64.22 |
收集486mLO2所需时间/s | 119.35 | 118.86 | 122.42 | 119.78 | 120.63 |
(5)与探究一数据相比,采用乙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39、做铁丝燃烧实验时,
(1)为什么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的水?________
(2)实验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答一点)________
40、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名称:a (10) 、b (11) 。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装置C优于B的原因是 (12)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13) ,说明已集满。
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14) ,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是 (1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装置E中镁条能在CO2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16) 。
⑤欲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干燥的碎鸡蛋壳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4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48.1g。计算:
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7) g;
Ⅱ.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8) (通过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