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灭菌。有关环氧乙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每个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
B.其中C、H的质量比为6:1
C.属于化合物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图A是化合物,图C是纯净物
C.A→C的微观事实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3、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可用来补锌。下列有关葡萄糖酸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14个氧原子
B.葡萄糖酸锌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1:7
4、“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完成180多天的在轨工作。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A.研制火箭的燃料
B.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C.计算返回舱落点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含碳物质的转化模型
C.空气组成模型
D.原子结构模型
6、 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实力,化学助力科学成果转化应用。“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使用了碳化硅(SiC)。碳元素和硅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pH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反应放热
B.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之一:与氧气接触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阳城县挖掘“见新见绿”深度内涵,在生态保护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给力:在绿色发展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阳城新样板。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重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D.修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
C.M点对应的甲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变为饱和状态
D.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甲析出的晶体多
11、能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氮原子
B.氮分子
C.氮离子
D.氮元素
12、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燃烧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反应中甲、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3、2023年9月23日晚,在万众瞩目之下,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齐心协力点燃了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亚运主火炬。这座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下列关于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1
B.甲醇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甲醇由1个碳元素、4个碳原子、1个氧元素组成
14、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实验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B.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该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D.敞口容器中进行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天平保持平衡,证明质量守恒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海水晒盐
C.胆矾研碎
D.粮食酿酒
16、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无烟煤
B.汽油
C.天然气
D.酒精
17、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8、将2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3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17.5%
B.21%
C.66.7%
D.87.5%
19、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烧碱氢氧化钠NaOH
B.小苏打纯碱Na2CO3
C.熟石灰氧化钙CaO
D.可燃冰甲烷CH4
20、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物质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D的化学式为H2S
C.B物质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
D.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21、戴口罩是阻碍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为了增强密封性,口罩均放了鼻梁条,有的鼻梁条是铝合金的(如图所示),关于铝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耐腐蚀性强
B.铝合金比纯铝硬度高
C.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相对较小的优点
D.铝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铝高
22、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2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能导热,可用于制造铁锅,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B.红磷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在金属中熔合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24、现有4gM与足量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M与的质量比为1:3
B.M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C.生成的和
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M分子一定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25、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比原子大
B.原子变成离子,质子数发生改变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6、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滴加液体
C.除去难溶性杂质
D.读取液体体积
27、水是一切生命体存在所必须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
(2)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体积比为________。
(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________。
(4)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____。
28、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铁、②空气、③氯化钠、④氮气、⑤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
29、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用下列物质序号填空并完成相应问题:
①稀盐酸 ②甲烷 ③浓硫酸 ④熟石灰 ⑤金刚石 ⑥活性炭 ⑦空气 ⑧钢 ⑨氮气
(1)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
(2)可用作冰箱中除异味的是_____________,利用了其_____________性。
(3)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
(4)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_____________。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30、用化学符号完成下列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
(2)氮气______。
(3)水______。
(4)氧化铜______。
(5)3个镁离子______。
31、某学生写了下面6个化学方程式。
A Mg+O2=MgO2
B 2P2+2O52P2O5
C Cu2(OH)2CO3=CuO↓+H2O+CO2↑
D 3Fe+2O2↑=Fe3O4
E Zn+H2SO4=ZnSO4+H2
F CuO+H2=Cu↓+H2O
其中(请填序号):
(1)化学式写错的有______;
(2)化学式正确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______;
(3)反应条件应该注明而未注明的有______;
(4)“↑”、“↓”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有______。
32、辽宁的“展翅腾飞”彩车上展示了钢包和钢水,辽宁鞍山钢铁集团是我国最早的钢铁生产基地。钢属于______________ ( 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3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铁生锈应满足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接触。
(2)写出常用燃料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黄铜、铝土矿、Fe3O4三种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
(4)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既能吸附水中杂质,同时可起到杀菌的作用。高铁酸钠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4、下图是部分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 ||||||
|
|
|
|
|
| |
|
|
|
|
|
(1)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2)图①、②、③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
(3)13 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
(4)由表中原子序数为 8、13 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35、下列用字母表示的物质由H、C、O、Na、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A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极易潮解。A的俗称为 。
(2)B为红色的固体,B、C固体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后分别生成E、F,E、F含有两种相同元素且两种物质的溶液颜色不同。则E、F含有的相同元素元素是 ;B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某气体反应生成C,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G的固体53g与足量的D溶液反应产生22g气体,则G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6、如图是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1)~(4)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____;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
(4)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
(5)写出⑤的化学符号________。
3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作用。
(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装置C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什么时候开始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
38、甲、乙是两个实验示意图,根据如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集气瓶底部都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甲中__________乙中___________
(2)写出图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
39、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在教材中被多次应用。
(1)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请分析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写出你对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的理解。
40、老师在讲授“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问:
①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②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
③实验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