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2025届初二化学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

B.汽水

C.空气

D.液氮

2、下列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3、以下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变化与守恒

B.化学发展与科学家

①碳酸分解前后各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

②10g水结成10g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①定量研究空气的成分——拉瓦锡

②测定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张青莲

C.化学物质与构成

D.化学性质与用途

①汞——由汞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①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4、运输汽油的槽罐车显著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5、鉴别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BaSO4和CaCO3两种白色固体

分别取少量样品,加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D

鉴别NH4Cl和(NH4)2SO4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氧气(O2)和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化合物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7、下列发电方式,没有利用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发电

B.火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风力发电

8、“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下列措施有利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是

A.生活垃圾就地焚烧,美化环境

B.使用一次性筷子,养成卫生习惯

C.提倡使用节能产品,减少碳排放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节约生产成本

9、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与氢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氢气安静的燃烧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10、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B.该处理能减少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C.整个转化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3

D.转化过程中N的化合价有三种

1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uO混有炭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混有CaCl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CuSO4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使馒头更松软

B.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水土污染

C.霉变的大米经高温蒸煮后可食用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做“灯火实验”

13、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B.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克,原子核内中子数约为74

D.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14、高纯度的单质硅广泛应用于国产芯片的生产。其制备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是,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氧化反应

D.化合反应

15、科学家已经证实存在着一种新型氮分子——N60,以下关于 N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N60和N2性质相同

C.1个N60含有30个N2

D.N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840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色烟雾

C.将稀盐酸加入大理石固体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17、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石墨制铅笔芯

C.氮气填充飞艇

D.氢氧化钠制肥皂

18、下列关于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所得结论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

B.电解水实验中,测得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是因为氢气在水中溶解能力比氧气弱

C.用托盘天平称量的固体质量比实际值偏大,可能是因为砝码生锈导致

D.用量筒量取40mL水时,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可能是因为俯视读数导致

1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区分硬水与软水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A.A

B.B

C.C

D.D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B.向一定量的氯化锌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

C.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1、5G通信技术是2023年成都大运会的一大科技亮点,其芯片是由氮化嫁等材料制成,镓(Ca)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镓的核电荷数为31

D.氮化嫁的化学式为NGa

22、氯代烃在内燃机中燃烧会生成氯化氢等气体。某氯代烃甲(化学式为CxHyClz)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氯化氢和17.6g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数目如表所示。

物质

氧气

氯化氢

二氧化碳

反应前分子数目

a

3a

0

0

反应后分子数目

0

a

3a

待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y=3

B.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21.9g

D.一个氧分子的质量为g

2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铁钉生锈

C.石蜡熔化

D.干冰升华

24、空气清新剂主要成分是由乙醚(化学式C4H10O),乙醚是一种无色、易燃、极易挥发的液体,通过乙醚的挥发带动弥散的香气来暂时掩盖室内异味,但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下列有关乙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醚属于氧化物

B.每个乙醚分子中含5个氢分子

C.乙醚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0:1

D.乙醚挥发是由乙醚分子运动导致

25、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6、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2

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丙一定是催化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外出踏青携带的矿泉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8、按要求填空:

(1)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______4NaOH2Na2CO35H2O。

(2)已知化学反应2A3B=2C4D。若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44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______

29、五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A   B C   D E

(1)ABCDE共表示___种元素;

(2)表示原子的微粒是___;表示阴离子的微粒是___;

(3)A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

(4)E元素原子核外有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电子。

30、阅读关于“质量守恒”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回答问题。

(1)波义尔与罗蒙诺索夫、拉瓦锡得出的结论不同,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

(2)某同学根据拉瓦锡的实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了加热分解40.2g氧化汞,理论上可以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Ⅰ.设未知量       【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写出相关的量                      434                       32

                                                  40.2g                      x

Ⅳ.列出比例式                            

过程Ⅰ~Ⅳ中存在一处错误,该错误处的正确写法为________

V.改正后按照正确过程求解x=____g;

Ⅵ.简明写出答案       答:略

31、=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_之和。

说明:符号一Mr  单位为1

32、

____________________

33、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_(填“活泼”或“稳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2)空气的用途:充入灯泡中延长使用寿命的保护气的是_______,这种气体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从微观角度分析)______

(3)空气的保护:空气质量级别中的一级比二级的质量状况更_______(填“优”或“劣”)。请举一生活中减少PM2.5的实例_______

(4)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_______(填“高”或“低”)。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氧”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工业上制氧气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10m3的氧气可以储存在0.01m3的钢瓶中,原因是_______。若要得到0.01m3的液态氧气,至少要液化_______m3的空气。

34、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可用于制备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工业生产84消毒液的主要流程如下:

(1)由上述流程可推知的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

(2)残余氯气必须回收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

3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_______,你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

A.NaNO3             B.CuSO4               C.Na2C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

36、中科院院士谢毅教授因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获得17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图甲、图乙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丙是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硫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2)图丙中x的数值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硫化镓中硫的化合价为_____,氧化镓和硫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氧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小于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填“能”或 “不能”)。

38、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图Ⅱ中,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V、V1、V2以表示)。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如图中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3℃降低至t1℃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

40、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段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集气瓶中放入一些水?_______

(2)为什么Ⅲ中不能燃烧?_______

(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