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2025届初二化学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对大棚蔬菜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B.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要向水中添加少量该物质,就能把水变成油

C.冬天,某村有一户人家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结果导致全家中毒

D.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不同颜色光,用作霓虹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固体

MgCl2

入过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4、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依、锑等九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下图为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锑原子核内有51个质子

B.锑元素是金属元素

C.锑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1.8g

D.锑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b

5、瑞德西韦(C27H35N6O8P)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治疗流感等流行病。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是一种氧化物

B.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g

C.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D.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35:8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生石灰:CaO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C.2个锌离子:2Zn+2

D.60个碳原子:C60

7、在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豆油

C.冰块

D.泥沙

8、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9、下列生活或劳动项目,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用木炭净化水质

B.用炭火烧制陶瓷

C.用炸药拆除危楼

D.用石油产品发电

10、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轮胎爆炸

D.粮食酿酒

11、下列应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Mg(OH)2+HCl=MgCl2+H2O     复分解反应

B.正常雨水显酸性:H2O+CO2=H2CO3 化合反应

C.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Ag+Cu(NO3)2=Cu+AgNO3 置换反应

D.钟乳石、石笋的形成:CaCO3+H2O+CO2=Ca(HCO3)2 化合反应

12、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A.汞、Ag、水银

B.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C.氢氧化钠、NaOH、纯碱

D.氢氧化钙、CaO、熟石灰

13、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在化学上的成就是

A.修订元素周期表

B.测定空气成分

C.主持测定相对原子量

D.确立了原子学说

14、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它们在中充分燃烧时,产物只生成的是

A.

B.

C.

D.

15、硫酸是一种重要工业产品,也是硫中最重要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2SO4。关于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0

B.-6

C.+4

D.+6

16、亚硝酸钠(NaNO2)隔绝空气加热能分解,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SO2

B.N2

C.NO2

D.NH3

17、钠在人体内的作用巨大,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D.位于第二周期

18、关于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氢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水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热

19、向5.0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 2.0mL 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A.溶液的颜色可能与溶剂种类有关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汽油的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

20、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此过程中属于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无任何作用

2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D.氮气

22、小明在家中用蔗糖和其他常见物品进行了以下家庭小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已知20℃、40℃时蔗糖的溶解度分别为204g、238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得到溶液质量为304g

B.乙中灯泡能发光

C.丙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g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2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硫粉

B.铁丝

C.红磷

D.石蜡

24、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2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部分产物已省略)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26、“宏观 —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下图中的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中A、B、C表示部分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示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乙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如图,微粒A核电荷数是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如图五种微粒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编号)。

2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1)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2)自制简易净水器常加入_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属于________(“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常用_________,实验室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_____________

(4)为了保护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

 

29、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钢架通常会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     

(2)自行车中也会用到金属铜,湿法炼铜时,将金属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0、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2个氢原子______

②钠离子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④氧元素______

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

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失去)。

③若E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填原子离子)。

④在ABCD四种粒子中,D______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320205月,科学家在Science期刊上首次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应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的简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最简单反应中,表示H原子,表示D原子。D原子核中有______个质子,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______种。

3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50年前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镁和锶两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

1)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锶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填化学式)。

1)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Sr)金属的活动性比Mg的金属活动性_____(填“强”或“弱”)。

32、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这样区分的理由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_____

33、(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氖元素_______;②2个氮原子_________

③3个氧气分子________;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⑤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写出符号“2SO42-”中数字“2”的含义:前“2”__________;后“2”__________

3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锂、钠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3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上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_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石油、煤和______

(2)焦炭能冶炼金属,主要利用了焦炭的______性;

(3)用墨汁描绘的千年古画流传至今而不褪色,主要是因为______

(4)金刚石、石墨均属于碳单质,物理性质却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1)打开弹簧夹,冷却后读数,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2)已知:镁 + 氧气氧化镁(固体),镁 + 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想一想,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镁代替磷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38、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该实验最终进入水的体积可能小于1/5,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2020年3月22日,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爱护水资源,我们责无旁贷。

(1)请写出一条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2)举出一例你在生活中的节水方法。

40、据报道,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化学式为Cl2)泄漏事故,厂区周边300m范围内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消防官兵立刻进行了处理。已知氯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请回答:

(1)写出氯气的物理性质______

(2)上述事故发生时,人们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