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提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B.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C.厨房燃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D.为防止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2、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合金比纯铜更适合用于制作耐磨齿轮
C.铁锅清洗后未擦干的水可隔绝空气,从而减缓生锈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
3、下列整理的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与环境及安全常识 | B. 实验现象描述 |
① CO2、SO2、NO2是空气中有害的污染物,造成酸雨的物质是SO2、NO2 ②厨房天然气泄漏,应打开电排气扇保持通风 |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②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
C.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基本类型 | D. 物质构成与性质 |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②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A.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连接仪器
C.读液体体积
D.闻气体气味
6、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做法 | 解释 |
A |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地方必须严禁烟火 |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
B | 煤炉生火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 | 为了降低煤的着火点,使其更易燃烧 |
C | 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需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 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
D |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有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而且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 |
A.A
B.B
C.C
D.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恒温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粉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量筒读数
C.倾倒液体
D.取用少量液体
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电解水
D.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0、有关SO2、MnO2、CO2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由原子构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将混合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鉴别CuSO4和NaCl固体 |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观察是否溶解 |
C | 检验CO2中的HCl气体 |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D | 分离铁粉和铜粉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1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A.SiO2
B.H2SO4
C.Al2O3
D.Fe3O4
13、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与液体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
B.读取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14、家庭劳动增强责任感。下列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原理来灭火的是
A.取走烤肉炉内的木炭
B.关闭煤气阀门熄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水浇灭晚会的篝火
15、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如图是载人航天器中发生的一微观反应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B.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不变
16、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
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
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成分按质量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B.氧气曾被人们叫做“养气”,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都要用到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8、分类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类型的是
A.CO2+H2O=H2CO3
B.H2CO3H2O+CO2↑
C.CO2+2MgC+2MgO
D.MgO+2HCl=MgCl2+H2O
19、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回收废旧金属
B.野外焚烧垃圾
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
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B.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21、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其原子核上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由于金属铝活泼,易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长时间存放在空气中
2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CO气体和CO2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
23、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古诗词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4、选择特定的催化剂,光照(hv)条件下可用CO2和H2合成C4H10,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①和②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CO2、H2转化为C4H10过程,伴随着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过程③中,理论上参加反应的C4H10和O2分子个数比为2:13
D.理论上,每176gCO2完全转化成C4H10,需消耗52gH2
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有利于控制PM2.5的是( )
A.植树造林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2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
27、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春秋时期,发明了冶铁技术,其方法是将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与木炭交错堆积,利用自然风力进行燃烧,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将矿石中的Fe2O3还原成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5)硫化氢(H2S)的回收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含H2S的废气与空气混合,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回收硫(S),反应过程如图。过程I中H2S与Cu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8、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学习和了解了许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杯加热150ml水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目的是_______。
(4)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称量19.5g的食盐,现有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片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29、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
(2)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填仪器名称)。
(4)在净水过程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5)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0、2018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C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在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一个丙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计算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并在横线上写出:
(1)二氧化氮(NO2)_______;
(2)氨气(NH3)_______;
(3)硝酸铵(NH4NO3)_______、_______。
32、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 氧气 B 石墨 C 干冰 D 氖气
①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③可用于制霓红灯的是_______;
④可用于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作用;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__;
③打火机中的燃料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3H8,其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C3H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3、化学与生活、能源、科技等息息相关。
(1)油菜花粉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钙、锌、铁,这里的“钙、锌、铁”指的是______(填“元素”、“分子”或“离子”)。
(2)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褪色,是因为______。
(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其中______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对环境污染较严重,许多出租车已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
34、现在①氢气 ②净化后的空气 ③高锰酸钾 ④铁 ⑤过氧化氢溶液 ⑥四氧化三铁 ⑦液氧 ⑧冰水混合物 八种物质,其中(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35、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2)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3)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NaHCO3)受热时分解生成Na2CO3、水和一种气体。
36、现有一包粉末,可能由氯化钠、氯化铜、碳酸钠、硫酸钾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研究该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少量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向无色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由以上实验可确定该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_____。
3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瓶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后发现测定的空气体积分数小于1/5,其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种)______。
38、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
(2)若实验室要加热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从图甲中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小婧用装置D收集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用图乙中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字母)端通入。
39、如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色逐渐变黑,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处V型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为防止CO污染空气将尾气点燃。
40、小明按下图安装好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都相等),实验时,同时完全捏瘪两滴管的胶头.并观察实验现象。
(1)小明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红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你估计两根长玻璃导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