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2025届初三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睨(pì      (què 千山万壑

B.红(fēi)          然失色

C. 镶嵌    短叹   痛疾

D.yǒu   广袤yín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曾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

C.茨威格的传记作品《列夫·托尔斯泰》首先用“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然后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的天才灵魂。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D.《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似乎所有的春寒与料峭终于妥协,慢慢从大地的包容里抽身而去,从太阳的赤诚里悄然而走。

②“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③阴霾扫尽,晦暗皆无,荒凉不再。

④季节走走停停,又暂驻在一个美丽的驿站——谷雨。

⑤似一颗赤子之心的爱,终于焐热了一段冷漠,一种寒凉,一场无动于衷。

A.④②①⑤③

B.②①③⑤④

C.④③⑤①②

D.②⑤①④③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B.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C.西溪旅游文化景区古典与时尚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D.网络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或许不难,但要聊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也并不简单。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如梦令》一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的妙处。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美国作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个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的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这一边。”

(1)“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娣

①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②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③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④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长袖善舞,与清风共舞一段动人的舞蹈。竹林一年四季都是蓊郁翠绿的,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堪比天籁。夏夜,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知道竹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着如此高尚的地位。于是跑回来审视了一番我那绿竹掩映下的老屋,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⑤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母亲常摘来包花生糯米糍粑,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菠萝蜜,我就天天盼它们成熟,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⑥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⑦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我经常害怕得睡不着,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给屋里盖上一层梦幻般的乳白色。每晚我望着“天窗”,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⑧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⑨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看得痴了。有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躲到屋檐下避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接踵而来,瓦的声音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⑩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越走越远,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疲于奔命,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做梦也想回到故乡的老屋里睡一觉,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故乡的老屋的?请简要概括,任选3点回答。

【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3】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4】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从古人的居所引出抒情对象,故乡的老屋,记叙了老屋给自己留下的温暖回忆,请分享一下你心里的老屋吧!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所谓启示,就是通过指点、开导而认识事理的意思。启示的获得,或者是通过别人的指点、开导、启发而得到,或是通过自己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而领悟。处处留心皆学问,自然界奥妙无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认真去思考,用心去体会,就会获得许许多多的启示。

请以“生活中的启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