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病句修改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取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搭配不当:将“经验”改为“技术”)
B.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经过”或者“使”)
C.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尽一切可能,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我们决不承诺使用武力。(否定不当:应在“承诺”与“使用”之间加“不”)
D.人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搭配不当:情绪可以感染人,思路不能;可以将“清晰的思路、”删去)
2、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严峻(jùn) 沼泽(zhǎo) 苍劲(jìn) 轻歌曼舞(màn)
B.蓦然(mò) 袅水(fú) 颠簸(bǒ) 阳奉阴违(wéi)
C.追溯(sù) 幅射(fú) 缅怀(miǎn) 格物致知(zhì)
D.载途(zài) 狩猎(shòu) 拙劣(zhuō) 相辅相成(chéng)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我们认识了一位虽有民族偏见却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日本老师。
B.读茅盾的《白杨礼赞》,我们领略了白杨树坚强不屈、不折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
C.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我们流连于设计者和匠师们别出心裁创造的图画美。
D.读《周亚夫军细柳》,我们折服于周亚夫治军严明、不卑不亢的“真将军”风范。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噤(jīn) 蛮横(hèng) 布衾(qīn) 挑拨离间(jiàn)
B.彷徨(páng) 皱褶(zhé) 庇护(bì) 强词夺理(qiǎng)
C.襁褓(qiǎng) 拙劣(zhuō) 蠕动(rǔ) 怒不可遏(è)
D.瞭望(liào) 颠簸(bǒ) 俯瞰(kàn) 拾级而上(shè)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① 杜 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②,便教莺语太丁宁③。 | 送路六侍御入朝④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⑤桃花红似锦,生憎⑥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
注:①〔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年)。②〔造次〕轻率。③〔丁宁〕言语恳切的样子。④〔送路六侍御入朝〕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763年),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⑤〔不分〕不满,嫌恶。⑥〔生憎〕偏憎、最憎。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杜甫的这两首诗都是以乐景写(反衬)哀情,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峡》)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直抒胸臆,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之塞上》中诗人王维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曾易名为__________。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真是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______,使西方人全面地料及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园林的景物一般都是模仿自然而成,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颐和园对各地自然景物的模仿便是一例。中国园林在造园时,还经常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配以书画的装饰,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例如,颐和园中就有绘画精美的长廊,还有很多楹联、匾额点缀于建筑物之中,为园林景观平添了许多意趣。另外,中国园林还注重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突显主体建筑的重要。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而建筑群的主体地位也在湖光树影的映村下更显突出。
②西方古典园林深受古希腊园林的影响,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得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同时,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而在园林的主轴线上,又伸出几条副轴,布置着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以此作为建筑物的陪衬,使主体建筑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用“一般”“不一定”表示限定或不确定,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第①段中三次提到颐和园,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 第①段和第②段是通过作比较来说明中国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的异同。
D. 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2】从第①段可以看出中国园林的景物设置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特点。
【3】中国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在景物设置上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请简要概括。
9、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请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美食,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