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届初二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我国的酒文化与书画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酒往往能给文人墨客们带来突发的灵感和激情,饮酒挥毫,落笔生辉,许多书画家都在酒酣之时留下了旷世名作。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名家书法作品,其中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亭喝酒时写就的一幅行书。作者笔兴随酒意而生,笔力随酒韵而成,“遒媚劲健,绝代所无”。

B.《古诗四帖》是草圣张旭的一幅草书。作者好喝酒,人称他的狂草为“醉墨”。

C.《爱酒歌》是书法宋四家之首苏轼的一幅行书。作者在写字之前必须饮酒,曾说“吾酒后乘兴作数十字,觉气拂拂从十指中出也。

D.《太湖石赞》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的一幅楷书。这幅作品是作者与好友相聚时,一时酒酣,即兴挥毫而成,可谓神融笔畅,清劲洒脱,如酒香四溢。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宋濂写此篇赠给前来拜访的同乡晚辈马君则,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勉励他勤奋学习。

B.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C.“京报连登黄金甲”是科举时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中庸》,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书本。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1922年他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稿。

B.《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说的口吻,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是普希金。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诗305篇,其作品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加快脚步 不断发生 襟怀坦荡 庄严肃穆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既然你答应别人,就应该兑现承诺。

解说:这是因果关系复句。

C.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D.国庆节前一天,我们班举办了一场以“祖国颂”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范仲淹字希文,早孤,从其母适朱氏,因冒其姓,与未氏兄弟俱举学究。尪瘠,尝与众客同见谏议大夫姜遵,遵素以刚严著名,与人不款曲,众客退,独留仲淹,引入中堂谓其夫人曰:“朱学究年虽少,奇士也。他日不唯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遂参坐置酒待之如骨肉人莫测其何以知之也。年二十余,始改科举进士。

【乙】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先寝者,诘之,其人给云:“适疲倦,暂枕耳。” 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①尪瘠:指瘦弱。②款曲:殷勤应酬。③参坐:三人同坐。④母忧:母亲去世。⑤诇:侦查,察看,刺探。⑥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1】请用"/"给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遂参坐置酒待之如骨肉人莫测其何以知之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遵以刚严著名       (2)与朱氏兄弟举学究

(3)居城下               (4)得之心而之酒也

(5)疲倦                  (6)而或长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早孤,从其母适朱氏。

(2)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甲乙两文中,范仲淹和姜遵、晏殊之间的交往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5】丙文作者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一谈“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这两种现象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很有气势,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综合性学习。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东台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起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市教育局积极相应,迅速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主题为“东台教育人,创我文明城”的系列活动。

(1)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9月21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市第一小学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爱东出席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劲松致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吴晓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镇宣传委员,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校长,市一小本部部分师生及家长代表参加活动。

(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创建文明城市,每一位东台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做起,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请你以“诚信”为主题,为创建文明城市写一则公益宣传广告(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3)保护名胜古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丰富城市文明内涵,增强城市文化底蕴的有效举措。海春轩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利用周末实地考察我市的护国禅寺,并撰写一份保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护国禅寺概述、人文和历史价值、建筑保护现状、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等。请根据活动要求在横线上将该报告的项目补写完整。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迪我们:即使前路坎坷,未来仍可期待。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说朋友之道

①“朋友”这个名称,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是古已有之的,古代的“五伦”中间,就有“朋友”这一伦。据后汉的郑玄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看来朋与友之间,还有一点儿区别。不过时移世迁,现在我们讲的朋友,大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已经有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味道了。

②交朋友要讲一个“信”字。《论语》讲到“吾日三省吾身”时,第二条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个“信”,就是诚实、不欺之解。朋友能成为诤友,就要能诚实、不欺,知无不言,言无不直。因为诤者,争也。能够在朋友面前以言相争,争出一个是非,希望朋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始称得上诤友。

③可是要所有的朋友诚实、不欺,也非易事。因为人的地位不断变化,友谊也常常随之升降。刘邦在泅水做亭长的时候,当然同萧何、樊哙之流很有一点儿友谊,但一旦身登九五,他还是相信叔孙通的办法,要大讲“君臣之义”了。陈余、张耳,落魄时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总算够得上朋友了吧。但后来却变成你死我活的对头冤家。一面信誓旦旦,一面翻脸不认人,“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为云覆手雨”,你得意时锦上添花,你倒霉时落井下石,渐渐变成了后来的朋友之道。无怪乎《今古奇观》中描写的那位楚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老早就有“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之叹了。有人讲了一句“贫贱之交不可忘”,史家就大书特书,好像从沙子中淘出了黄金一样,也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④我以为倘要真正“信于朋友”,使朋友成为诤友,第一条是大家要有点儿雅量。“闻过则喜”,这样的要求不免太高了一点儿,但闻过则思,不勃然变色,过后算账,这是应当做得到的。尽管朋友们的直言有的偏激,有的片面,是否也想一想他们善良的出发点呢?李逵砍倒了忠义堂前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由于听了不正确的情况,当然是错误的。但原其心迹,他倒是真正维护梁山泊的正义事业的。“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水浒》作者的这首诗,很有一点儿道理。

⑤喜鹊容易讨人欢喜,因为它带来的据说都是喜讯;乌鸦总是使人讨厌,因为它哇哇叫得刺耳。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倘若查查历史,有些伟大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失败于他踌躇满志、忘乎所以的时候?

⑥当然,一个朋友能否成为诤友,还有他另外的一面,也就是自己有没有勇气。祸从口出,好像已是我们历史的传统。宋末的蒋捷和清代的顾贞观,他们各写过一阙《贺新郎》,一个劝人“节饮食,慎言语”。一个劝人“辞赋从今须少作”。他们这两位先生,一在南宋亡之后,一在清严酷的文字狱时,噤若寒蝉,自可想见。不过今天仍然如此,岂不弄错了时代?我们今天要广开言路,人人献策,倘讲朋友之道,那么人人应当以诤友自任,诚实不欺。

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当然不讲封建道德规范,不讲资本主义那一套,我们应当讲我们的朋友之道。但诚实、不欺这两条,恐怕仍然是重要的。

1作者所说的“朋友之道”有哪些?

2根据要求答题。

(1)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情况”具体指什么?

(2)理解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

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

3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随心的阅读

刘恩波

①读书节期间,阅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画家黄永玉说,看书是一种快乐,然后才是知识,才是本钱。私下觉得老人家此话算是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快乐源于随心的阅读。

②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的读书,状态和效果不一样。从前读鲁迅,是求学过程的要求,带有强行和必需的意味,让少年的我很是头疼。强制性要求的阅读当然不快乐,当阅读不再随心,远离了内在的渴望,它就变了味道。等到年龄稍长,走进《野草》,就找回了另一种无关功利的阅读享受。这样的阅读是体己的、交心的、愉悦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不受外在约束,只为精神的充盈和通透,只为灵性的抵达和舒展。有目的的读书,可以读出硕士、博士,读成专家学者。正如作家桑林峰所言:学习不息、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无目的的读书,就是忘了归途的逍遥游。把胸襟读舒坦了,把视野读开阔了,把功利转化成审美,将学识装点成智慧。培根说的读书足以怡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区分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的读书,关键在于心灵。

③不是说有目的阅读就不好,而是说,随心的阅读许多时候都是业余而为之的,不为了什么,走进书,那里有另一个精神世界,正待敲门和开启。

④首先,随心的阅读是对万物百汇的好奇和探知,是对生命之美的感动与抚触。一代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我们的阅读,不就是要在由书写构成的线条里、轮廓中,发现自然美的奥秘,探索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来路吗?

⑤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走向森林、草原的春天,感知各种昆虫的美妙生长;阅读《小王子》,看他和狐狸朋友关于生命仪式感的交谈,该是何等令人憧憬神往——约定好了,人的幸福就是等待中的盼望和期待,一种久违了的心愿交接的盛况。

⑥其次,随心的阅读还体现在人对自己心灵状况的辨识与认同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读什么样的书,换而言之,你读什么样的书,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人与书的同构,是这个世界的奇妙之事。譬如,王小波喜欢杜拉斯,喜欢法国新小说派,那么他后来的写作里也有实验和探索的迹象,也有青春的忏悔和浪漫。读武侠和读科幻肯定是两个观感,读卡夫卡和读村上春树也完全是不同的世界。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像见到久违的朋友。

⑦什么是随心的阅读呢?我想就是个人的气质、秉性、习惯、信仰和情趣等发酵成的天性带来的阅读。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1】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有目的的读书和无目的的读书,效果和状态肯定不一样。

分析论述

(1)

引用桑林峰和培根的名言,从效果方面进行论证。

得出结论

(2)

【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③段是对上文的补充论证,避免了观点的片面性,使论证更精密。

B.我们通过随心的阅读,可以发现自然美的奥秘,探索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来路。

C.人与书的同构,是奇妙之事。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像见到久违的朋友。

D.有目的的读书,可以读出硕士、博士,读成专家学者,是更好的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美食里的亲情

李俏红

人们对于某种美食的偏好,往往与他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有人曾经研究过,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儿时就养成的,每个人记忆中都有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美食。这些美食往往与亲人们那种不求回报的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育着我们成长。

②儿时,家中的雨伞很金贵,可有一回,我因为学校布置要捡铁钉上交,放学后好不容易在一堆煤渣里找到了几根铁钉,一时高兴得忘乎所以,把雨伞落在煤渣上,等回到家后,才发现雨伞不见了。这下急得我赶紧回头找,可哪里还找得到。只好回家老实交代了“犯错误”的过程,心想被母亲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自然是免不了的。可没想到这时从里屋走出了刚来我家玩的舅舅,还没等母亲开骂,他就牵着我的手说:“走,舅舅带你去县府广场吃馄饨。”当时在我看来,舅舅就是我的“大救星”,我赶紧答应着,飞快跑出门。

③馄饨是我儿时最爱的小吃,老县府广场旁边小坡上的馄饨味道是极好的,皮薄馅嫩,味美汤鲜。因为皮薄,里面的馅能透过皮看到,加点鲜红的辣油,青绿的葱末,再撒上胡椒粉,香鲜透骨。

④馄饨一上桌我就急着入嘴,虽然烫,但香极,美极,每次我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舅舅知道我最喜欢吃馄饨,所以每次到我们家来,他总会在口袋里准备零钱给我买馄饨吃。

到了后来,我就有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看到舅舅,就知道有馄饨吃了。说来也奇怪,舅舅好像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舅舅永远和馄饨联系在一起。后来因为拆迁,那家非常眼熟的馄饨店消失了,当然,我也不像儿时一样贪恋馄饨的味道了,只是依然和小时候一样贪恋舅舅的疼爱。

⑤现在的冻米糖在市场上随时可以买,但我小时候,只有快过年时,才能吃上冻米糖。那时农村家家户户都自己做冻米糖,所以各家的冻米糖用材、味道、形状都不一样。舅舅是村里做冻米糖的好手。

⑥我最喜欢看熬糖,守在锅子边,看着糖融化成黄褐色的浆液,“咕嘟咕嘟”冒起泡泡。我就开始流口水,舅舅从小宠我,不以任何规矩要求我,他马上就会用一根大竹筷蘸上一圈糖油,还挂着细细的糖丝,然后递给我当零食。

⑦我总是一边吃糖油,一边看舅舅做米糖。火候恰好时倒入爆花米用力搅拌……直至拌匀拌透了,再盛入放在面板上的糖框里,再用专用的糖板将它压实拍平。还用棒槌“啪啪”地敲打,把边边角角都敲结实了,然后再用木滚筒加微力滚平。接着翻过来取去木架,用刀切成条块或方块,咬一口又脆又酥。切糖的夜晚,灶间油灯的灯芯被挑得高高的,火苗比平时大了许多,照得屋内屋外出奇亮。我就在暖融融的香甜里跑进跑出,脸颊泛着红光。

⑧除了常规的冻米糖,舅舅还会在煎糖时,给我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也是米糖的一种,舅舅手巧,捏什么像什么,引得邻居的几个孩子全围过来,他逐一给他们捏鸡呀、牛呀、兔呀,对最疼爱的我,他总是一连捏六七种动物给我,一般我都是放在书桌上看看,舍不得吃的。

⑨那些用米糖捏的小动物,要春节过后才开始慢慢融化,最后变成我口中的美食。如今想来,这些美食总是与我们思念的人,我们温暖的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1】看拼音写汉字

bǔ育     ( )

【2】请概括文中主要写的“我”儿时美食里的亲情故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舅舅从小宠我,他做冻米糖时会用一根大竹筷蘸上一圈糖油,递给我当零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我就在暖融融的香甜里跑进跑出,脸颊泛着红光。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我弄丢伞是因为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在煤渣堆捡铁钉弄丢的。

B.舅舅知道我要被母亲责骂,特地来我家解救我。

C.我只要看到舅舅,就知道有馄饨吃了,因为馄饨店是舅舅开的。

D.过年时家家户户才做冻米糖,是因为米糖需要在天冷时才能冻起来。

【5】联系全文,说说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以第⑧段“桑克和杰西还是微笑着平静地摇了摇头,然后扛起了猎枪,头也不回地向着艾斯山进发了……”作为开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改变题目《成功》,进行小说创作,重新设计桑克和杰西的命运。

要求:(1)以《成功》为题,情节与上文自然衔接。(2)想象合理。为使故事生动,可以运用悬念、伏笔、插叙等手法……也可以运用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推动故事发展。 (3)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