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届初二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几个小伙子整天不学无术,言不及义,很难有大作为。

B.中国商务部公布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持续稳定增长,这意味着特朗普所谓“投资者正逃离中国”的谎言不攻自破

C.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D.从小酷爱运动的王皓,经过多年的锻炼,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从中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童年再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围绕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C.老舍笔下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却始终保持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D.《海底两万里》中潜水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时,遭遇了章鱼袭击,众人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了血战。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那些该扔掉的东西即使价值连城,也不要舍不得,而是把它当做“垃圾”,让它去该去的地方。

②因此,放开你提垃圾的手,你只是失去了一样东西,但得到的是内心的闲适、坦然。

③人生在世,你拥有得多,将会承担更多的负累,果断放开你紧握的双手。

④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和处世智慧。

A. ②①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①③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次班长竞选,他因为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B. 《画山绣水》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我读完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C. 《新年贺词》描绘了幸福的民生新画卷,让人们不由地对美好未来浮想联翩

D. 穿过门楼,一尊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映入眼帘。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颂,字子容。第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擢知制诰①。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颂奏:“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②法制,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神宗曰:“台官有阙,不拘官职高下。”颂与大临执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诰。知婺州。方溯桐庐,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孝所感。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③市易缗钱④,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⑤,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⑥,占候⑦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注解)①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的官职。②隳紊:毁坏。③逋:拖欠。④缗钱:成串的钱。⑤刻临:刻度。⑥躔度所次:日月星展运行的位置。⑦占候:根据天象变化预测吉凶祸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江宁县/先帝臣谨慎(《出师表》)

B.嫁以时/阴阳割晓(《望岳》)

C.颂哀号赴水救/公将鼓(《曹刿论战》)

D.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释汝  /  使汝营生  /  奉衣食之  /  余悉以偿官  /  期以岁月而  /  足可乎

B.吾释汝  /  使汝营生  /  奉衣食之余  /  悉以偿官  /  期以岁月而足  /  可乎

C.吾释汝使  /  汝营生  /  奉衣食之  /  余悉以偿官  /  期以岁月而足  /  可乎

D.吾释汝使  /  汝营生  /  奉衣食之余  /  悉以偿官  /  期以岁月而  /  足可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孝所感。

4英国李约瑟称苏颂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你能从选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吗?朱熹评价苏颂说“道德博闻,号称贤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选文中苏颂的优秀品质。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流:四处水路相通。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不觉有离伤”的原因。

【2】本诗写“明月”和“我寄愁心与明月”写“明月”的意图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难忘!10句话回顾一起走过的2020!

①武汉是能过关的,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钟南山)

②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位一线医护写下的请战书)

③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喊出的誓言)

④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胆囊摘除手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又投入工作)

⑤希望我能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张定宇谈渐冻症病情)

⑥别怕,有我在。(00后抗洪战士在救生衣上写下这句话)

⑦破了皮,结了痂,就好了。(面对关心,抗洪一线官兵对巡诊的医生说)

⑧我这辈子的价值,我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帮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

⑨山还是那座山,但在我眼中不再是束缚,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曾高喊“山,我走出去了”的魏凯伦,大学毕业后写下赴疆申请书)

⑩要从九零后一直搞到百零后。(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袁隆平说要继续干下去) 

——摘自人民日报微博

(材料二)

2020年,我们用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全国有4.26万名医务人员奔赴前线;用76天重启了武汉;这一年,最喜欢的数字是“清零”;最感动的是14亿中国人同心战疫;这一年,8848.86米成了珠峰的新身高;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成功发射第55颗导航卫星;中国“奋斗号”下潜突破10000米,再创新高……

——摘自人民日报微博

1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材料一),模仿这个语段的句式,用排比修辞写一段话。

仿句:我们当今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请结合你的感受和体验,给(材料二)命一个标题。

3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中国人民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2021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省诗词协会举办了“春联征集大赛”,老张创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争当时代弄潮者”,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春和福满小康年 B.东风化雨又新春

C.不负韶华追梦人 D.全面小康梦正圆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默写。

须晴日,   ,分外妖娆。 (《沁园春 雪》)

  ,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谁言天地宽。   (《别云间》)

己有能,勿自私,       (《弟子规》)

,毋临渴而掘井。   ,宴客切勿流连。  (《朱子家训》)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窍的日子

舒乙

①开窍,对小孩来说,是个大事。

②我小时候,就是个没开窍的小男孩,很典型。我上过幼儿园,在今日北京帝王庙的东小跨院里,当时这儿大概属于香山慈幼院的什么附属机构。妈妈后来说:舒乙小时候上幼儿园完全是走形式,终日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最后,毕业时,幼儿园很不好意思地也给他发了一份结业书,是坐“红椅子的”,意思是排名倒数第一。上小学也是如此,当时为了掩盖我们的真实身份,不被日本人注意,我们都改了名随母姓。我改名“胡小逸”。有一天,老师发考卷,按考卷上学生自己填写的名字一一唱点。念到我这儿,一声“胡小兔”,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自己也狂笑不止。我竟然在写“逸”时,忘了写走之底,变成了“小兔”。

③我入校之后,依然愚钝,每次考试成绩均属下等。父亲昵称我为“傻小子”,以为一切正常,不必担忧。他经常仔细地观察我,在我的各种日常行为中找出许多有趣而可爱的细节,还详细地讲给他的朋友听。妈妈则不然,常常在课余费劲地辅导我,练习用注音符号拼音,一遍一遍地教我读“b”“p”“m”“f”,我却一会“b”“p”“f”,一会“b”“p”“m”,且全然不知这四个音为何物。妈妈一脸苦笑,频频摇头,以为此子不可救药。

④这样,熬到了四年级,我的名次居然一点一点前进,渐渐进入了前几名,还当了班长,得来全不费功夫,好像什么特别的事也没发生似的。那个时候,学校里已经有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即使是小学也要实行。一来二去,我竟然当上了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是选上的。

⑤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让我送给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还签了自己的名。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的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轻松愉快,各种爱好完全顺其自然的发展,这便是我那时的生活状态。

⑥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这个观点相反的则是“拔苗助长”,愣是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着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走到哪儿算哪儿。

⑦父亲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100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100分。相反,他一早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过来帮助我,辅导我,鼓励我。

⑧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由北平带了两张齐白石老人的画到重庆北碚。一张画的是小雏鸡,顶上面是一只鸡笼,一群小鸡,足有十几二十只,由笼中飞奔而下,非常活泼。这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常常一个人对着它默默地欣赏,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被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的拿手之作。

⑨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讲解中,不知不觉我爱上了画小鸡画虾蟹,完全是模仿,居然还有点像。父亲大为得意。来了客人,他会大叫“傻小子。把你的小鸡拿来看看。”他本来十分反对来了客人让小孩子当众背唐诗的那些庸俗做法,可是,傻小子自己画小鸡,在他看来,这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是天性的流露,非常可贵,值得鼓励。

⑩有一次,我坐在东边小山坡上写生,样子大概很认真。父亲立刻走过来看。看了一会,他居然也坐下来,拿过我的画笔,说:“我教你。”据我所知,父亲对美术是一笔都不会画的,可是他很懂美术,因为他上过师范,理论上很有一套,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我没有想到,我的第一个美术老师竟然是自己不擅画只擅写的父亲。

同样的,父亲教过我集邮。教过我打麻将,是数番的那种,很复杂,动脑筋做牌,只玩不贴。他常带我上四川那种老百姓的茶馆,一坐一下午。他还带我去看他的朋友,丰子恺先生来到北碚,父亲就带着我去看他。夏天晚上乘凉时,父亲给我们全家讲过美国小说,大概是白天他念英文,晚上用他自己的方式再给我们转述。父亲带我上过公共澡堂子,一口大池,热气脚腾,男人们在里面边泡边聊,非常热闹。我常常跟在父亲后面走路,看着他的皮鞋后跟,那双磨得歪了的皮鞋后跟。我愿意跟着这双磨歪了的鞋后跟走到天涯海角,觉得非常安逸,非常充实。

就这样,我在父亲不是教育的教育下,渐渐开了窍。小学毕业,我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

(有删改)

①舒乙:老舍之子。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曾多次举办画展。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写了自己小时候从不开窍到开窍的成长历程。

B.第二段通过描写全班同学和老师的“笑”,侧面表现出幼时的“我”很愚钝。

C.父亲送老师鸭子,是因为他觉得儿子是个“傻小子”,需要老师的特别关照。

D.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我们阅读过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小说《骆驼祥子》。

【2】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几个学习生活细节:(1)在幼儿园终日呆若木鸡,排名倒数第一,(2)______,(3)______等。表明那时候的“我”就是个没开窍的小男孩,父亲却以为一切正常,不必担忧。

【3】作者在记叙往事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内容。

【4】作者说“我愿意跟着这双磨歪了的鞋后跟走到天涯海角,觉得非常安逸,非常充实。”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在作者笔下,爸爸开放民主的儿童教育观让他受益匪浅。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舍先生培育孩子的哪些理念和做法值得父母们学习借鉴?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10、故乡的田间路

刘克定

①故乡,是我的襁褓。离别故乡这么多年,那乡间的草木,田间的小路,最使我梦魂牵绕。那细长的田间小路,总是弯弯曲曲的,像老爷子手背皮肤下的静脉。这一条路和那一条路,各依各的形态,编织着对生活的共同憧憬和向往,时而汇合,时而分道扬镳,时而蜿蜒远去,时而曲径通幽。而在“血管”里,常年流动着乡下人文的血液。

②路面的泥土,虽然凹凸不平,但被踩得紧实。冬天,当冰雪覆盖大地,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又将小路的身影勾出。遇上雨天,它变得黏糊糊的,粘掉路人脚上的鞋子,稍不留意,还会叫你仰天一跤,摔得满身泥泞,狼狈不堪。此时,只有那赤脚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从不见滑倒。他的脚丫像铁爪一样,钳住泥巴,稳稳当当迈向前去。有人说,乡间的路是赤脚汉走的路,是庄稼人走的路。正如诗人艾青所写的,赤脚汉和独轮车,是乡间小路的开拓者。

③我也曾是其上众多的行者之一,儿时总对小路的弯弯曲曲,感到神奇,它为什么老是绕弯呢——

④第一道弯,是绕过何叔家的鱼塘。这鱼塘不大,何叔已经经营了很多年。逢年过节,他全家出动,把网一拉,嗬!好几百斤活蹦乱跳的草鱼、鲢鱼、鲤鱼……全村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何叔鱼塘的鱼。

⑤第二道弯,是绕开发嫂家用篱笆围着的菜园。茄子、扁豆、丝瓜、辣椒……她每天担水浇菜,头天晚上将瓜菜摘下洗净,第二天清晨送到集市卖钱。勤劳的发嫂,方圆数里都有名,她种的菜,新鲜,味道好,又不贵。

⑥第三道弯,是绕开一株老槐树。老人说,当初这棵树还很小,长在路中间,老祖宗说,落地生根,不也和咱人一样吗,决定不移走,人是活的,绕开一点不就结啦!于是直行的路在这儿拐了一个弯。

⑦还有细舅家那破房子,尽管断壁颓垣,毕竟是他祖上传下的基业,已经上百年了。村主任说等以后村里有了钱,大家给他拾掇拾掇,弄一个新场院。

⑧还有田间几口井,水质很好,甘洌清凉,村里人常用来煮饭烧茶,行路人也常喝这水解渴,为了保留这井,小路又拐一个弯……

⑨我坐在老槐树下思索。槐树正开着花,一串一串挂在树上,香入心脾。

⑩小径弯弯曲曲的真正含义是多么深刻、丰富,多么富有人情味儿!这弯弯曲曲,就是数代人生态的版本。读懂这本“书”,就知道世上有山、有树、有井、有房子、有鱼塘、有篱笆、有庄稼……

⑪想起清人袁枚筑乡居“随园”,因山势高低不平,难加砖石,只好依山而建,尽量与自然相融合,和谐共存,怡然自适,故称“随园”,实乃识者之为也。

 (有删改)

1请根据要求从不同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那细长的田间小路,总是弯弯曲曲的,像老爷子手背皮肤下的静脉。(修辞角度)

(2)冬天,当冰雪覆盖大地,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又将小路的身影出。(加线词的妙处)

2文中共写了故乡小路的几道弯?这样构思有何妙处?

3第⑩段中“小径弯弯曲曲的真正含义是多么深刻、丰富,多么富有人情味儿!”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4文章围绕“故乡的田间路”展开内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主要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醉春图

傅玑是国内一流的国画大师,善画花鸟、山水和人物,而在花鸟之中,又擅长牡丹。去年,他应邀到铜城画的“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在拍卖会上以三十万元的价格拍出,遥遥领先其他作品。

这个消息是他的弟子符小华告诉他的。傅玑已是八十高龄的人了,但精神矍铄,一头如银似雪的白发纹丝不乱,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老师,好消息好消息。”傅玑散步回来时,符小华手里拿着当天的早报,兴冲冲地迎了上去。

傅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符小华,缓缓地问道:“什么好消息?”

“您的画创造了一个新高,拍了三十万呢。”已届不惑的符小华,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地说道。在以往的拍卖会上,傅玑的作品曾经拍卖过二十万元一幅。作为当代画家,作品能卖几万的就算是很有成就的了。

“是嘛?”傅玑淡淡地应道,好像这个好消息与他一点无关。

回到客厅,符小华把刊登有拍卖会消息的报纸摊在桌面上。报纸是彩印的,标题很大,也很醒目。傅玑拿过水杯,喝了口茶,然后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报纸看了起来。

报上刊登着几张“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不同角度的图片,还有记者的一大段文字说明。这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是去年傅玑应邀到铜城画的。铜城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制陶历史的小城,为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铜城每年举办一届陶瓷艺术节。艺术节期间,有一项议题是邀请一些名家现场为陶瓷产品作画,然后进行烧制后拍卖。

傅玑是第一次去铜城作画,也是第一次将画作画在陶瓷上,想不到他的作品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那是他们的陶瓷做得好。”傅玑一边看一边说。

傅玑画的是两枝牡丹,分别开着两三朵盛放的牡丹花,那淡雅的笔画,错落有致的线条,将牡丹那种雍容与富贵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师,您的画是鲜花,他们的陶瓷只是一张绿叶。”符小华说道。

“鲜花少了绿叶,就没有了生气。”傅玑说着,目光落在了衬托鲜花的那几张绿叶上。忽然,他的脸变得僵硬起来——顶头的一张叶子,他少画了两笔,那叶子看上去就有些颓败的样子——但是,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士,是根本看不出这个微小的错误的。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傅玑心里追问道。他沉默了好一阵子,终于想起来了,那时眼看画作就要大功告成,符小华过来催促他,让他赶快过去参加主办方关于艺术与陶瓷发展的一个论坛,回来的时候,他净想着这个画作的名称,结果就忘记把那两笔给添上去了。

几天后,傅玑和符小华专门去了一趟铜城。

他们刚下车,就被一位姓曹的中年人接到一座豪华的别墅里。中年人正是“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的新主人。那个花瓶此时正摆在他的客厅里。傅玑大步来到花瓶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曹老板,希望您能把这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让给我。”

曹老板抚摸着陶瓷花瓶,摇了摇头,说道:“傅老您的画作炉火纯青,这个陶瓷花瓶又是您的第一个陶瓷画作,非常具有收藏意义。”

傅玑看着曹老板,诚恳地说道:“您开个价吧。”

曹老板还是摇了摇头。傅玑想了想,说道:“这样吧……”

最后,傅玑以三十万元的价格,外加一幅画作,换回了那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交易完毕,符小华问道:“老师,这是何苦呢?”

傅玑指着花瓶上那片没画完整的叶子,说道:“看到了吗,这是个不该犯的失误。”傅玑说完,捧起“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往地上狠狠地摔去。只听“砰”的一声脆响,那花瓶便变成了一堆碎片。

符小华和曹老板望着一地的碎片,已是目瞪口呆。后来,听说傅玑深居简出,再也没有答应过别人在现场进行作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结合语境,分别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1)傅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符小华,缓缓地问道:“什么好消息?”

(2)“是嘛?”傅玑淡淡地应道,好像这个好消息与他一点无关。

3除傅玑外,文中还写道了符小华这一人物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从全文看,文中画线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5小说结尾处写“符小华和曹老板望着一地的碎片,已是目瞪口呆。”请根据上文,分别揣摩符小华和曹老板此时的心理活动,将其“内心独白”以第一人称表达出来。

符小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老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三位航天员都携带了一些个人物品进入太空,有笔墨纸砚、家人照片、乐器等,还有亲人送的神秘礼物,要在太空生活中解密……如果你是他们携带的礼物之一,你会有怎样的经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以“我的太空之旅”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