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拉萨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

成语: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 

2、请你写出两句借事物表现人物品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字典填空。

“乏”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用数笔画查字法应当查____画。“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缺少;②疲倦。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疲____ B.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竣(   )  (   ) 劫(   ) 挠(测(

峻(侵(   ) 却( )扰(   ) 侧(

5、唱反调,写反义词。

自由——_____ 幼稚——_____ 静寂——_____

沉重——_____ 清晰——_____ 崎岖——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1】本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

【2】从诗中,你可以读到湖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3】有人说,诗中的“行遍”和“只合”连用表意巧妙,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代诗人李煊的《湖州陪太守南园宴》中“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其中的“苏学士”就是宋代诗人______。他在湖州任上,因_____________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8、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解释词语。

灯如昼:____________     约:____________

【2】说说词句的意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写出这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苹果

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母亲对自己的小女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孩不不(jiǎ  jià)思索地回答。

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

小女孩(hǎo  hào)奇地看着母亲。

母亲说:看到这个苹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姥姥。姥姥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不舍得吃。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孩(sì shì)懂非懂地点点头。

母亲接着说:果农看到苹果,会想到栽(zhǒng  zhòng)的艰辛,还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一位诗人看到苹果,可能会把它描绘成太阳,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而一位医生会拿着苹果向人们解说它有多么丰富的营养……”

母亲再问小女孩 你说  谁的想法是对的 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说 妈妈 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 都有道理

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小女孩点了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好像看见眼前的女儿正成长起来……

1文中有两个与思考有关的成语,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2“∕”划去括号中黑体字不正确的读音。

3给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4仔细体会母亲的话,母亲表面上是在和女儿探讨 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在告诉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千早,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字词。

(1)luō(____               (2)jué jiàng(____

【2】第1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2自然段说:“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若将这句话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和彩虹

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hóng)。人们都说彩虹很美丽。彩虹听了,就骄傲起来了,连太阳都看不起了。

白云对彩虹说: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太阳,也就没有你了。彩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

白云摇摇头,立刻遮住了太阳,彩虹不见了。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给划线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美丽——________   立刻——________

3彩虹是________的时候出现的。

4彩虹不听________的劝说,看不起________,最后________遮住了________________就不见了。

12、这位年轻妇人,是居里夫人。1898年,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发现了一种未被人类知晓的金属,它以微小的含量混杂在其他矿物质中,寻找提炼它,确定它的化学性质,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居里夫妇没有经费,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帮手。怎么办?他们只能因陋就简,利用最简单的设备,开始做这件在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娄蒙路的那间旧棚屋,夏天像锅炉,冬天像冰窟,刮风时,风从棚壁的裂缝中钻进来满屋子乱窜,下雨时,屋里到处是滴滴答答的漏水声,积水就在他们脚边流淌。如果风雨交加,棚屋就会像一只在波涛中颠簸的破船。整整四年时间,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第一年,他们共同从事新金属的化学分析工作,并且研究它的放射作用。不久,他们认为两个人分工合作的效率更高,居里先生试着确定新元素的特性,而居里夫人则继续负责制提炼取。在这种分工中,居里夫人选择了应由男人来做的体力活,她独自一人搬运蒸馏器,倒出溶液,每天连续几个小时搅动在冶锅里沸腾的材料,溶液的气体刺激着她的眼睛和咽喉,毁损着她的健康。晚上回到家里,她总是精疲力尽地瘫倒在床上,累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3分)。

  颠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陋( )就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匪(   )夷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一句中“这样艰苦的条件”具体是指哪些? (2分)

答:

 

(3)作者描写居里夫妇从事新金属制取提炼的棚屋,分别用了三个比喻句。

它们是:

从而形象地反映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______________。   (4分)

(4)作者具体地描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对表现人物形象起怎的作用?

答:

(5)作者在写居里夫人分工负责制取提炼新金属的工作时,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选择了应由男人来做的体力活”“她独自一人搬运”“每天连续几个小时搅动”等,这些表现了居里夫人怎样的品质?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自然段若从“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切开分为上下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这两层的层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秘密

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贫穷小男孩的故事。

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当时老师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老师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老师拿过了那支铅笔,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批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本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 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2短文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3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________

4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5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读书吧。

志向

李大钊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 凝神)。黄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负。”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的时候,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长 增加)。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有的乐呵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有的糊里糊涂混日子……

李大钊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上,他胸怀大志,(寻求 寻找)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在当时的花花世界里,大钊一尘不染,有人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死后,一不要棺椁,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塑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一点好处,这就是我平生的志向!”

(有册改)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李大钊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对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3】李大钊的志向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反问句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启迪。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财富。想一想,你的生活中什么是最珍贵的,请你以“ 最珍贵”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下这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生动,语句通顺,字数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