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正方形中,
,
分别为
,
上的点,
,
交
于点
,
交
于点
,
为
的中点,
交
于点
,连接
.下列结论: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如图,∠BAC=90°,AD⊥BC,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3、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若∠BAC=90°,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
C.若AD平分∠BAC,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
D.若AD⊥BC且AB=A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
4、数据0,-1,-2,2,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 B.2 C.0.5 D.0
5、将图中可爱的“小鸭子”图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图片是( )
A. B.
C.
D.
6、矩形与矩形
如图放置,点
共线,
共线,连接
,取
的中点
,连接
,若
,
,则
( )
A.
B.
C.2
D.
7、如图是我国一位古代数学家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曾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它通过对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是( )
A.杨辉 B.刘徽 C.祖冲之 D.赵爽
8、以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cm,2cm,3cm
B.2cm,2cm,2cm
C.4cm,2cm,2cm
D.,
,1cm
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O与原点重合,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与正方形的两边AB、BC分别交于点E、F,FD⊥x轴,垂足为D,连接OE、OF、EF,FD与OE相交于点G.下列结论:①OF=OE;②∠EOF=60°;③四边形AEGD与△FOG面积相等;④EF=CF+AE;⑤若∠EOF=45°,EF=4,则直线FE的函数解析式为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10、如图,是
的直径,
、
是弧
(异于
、
)上两点,
是弧
上一动点,
的角平分线交
于点
,
的平分线交
于点
.当点
从点
运动到点
时,则
、
两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 )
A. B.
C.
D.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
①;
②,按照以上变换,例如:
则________.
12、如下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的点,且,连接AE,则
______度
13、若式子是二次根式,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4、将直线向下平移
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
15、长方形的面积是3x2y2-3xy+6y,宽为3y,则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_.
16、当x=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
17、命题“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
18、如图,矩形的对角线
与
相交点
,
,
、
分别为
、
的中点,则
的长度为__________.
19、计算: =_______.
2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AE向上折叠,使点B落在DC边上的F点处.若△AFD的周长为9,△ECF的周长为3,则矩形AB+BC=_____.
21、“一分钟跳绳”是中考的体育考试项目之一,它主要测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某校为检测九年级学生跳绳情况,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过程如下:
收集数据:随机抽取名学生进行调查,数据如下(单位:个):
整理数据:按如下分段整理样本数据并补全表格:
分钟跳绳个数x(个) | ||||
等次 | ||||
人数 | ______ | ______ |
分析数据:补全下表中的统计量:
平均数 | 众数 | 中位数 |
______ |
得出结论:
(1)用样本中的统计量估测该校九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个数的等次为______;
(2)该校有九年级学生人,试估计一分钟跳绳至少有
个的学生有多少?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是直角三角形,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AC分∠BAO交X轴于点C,且A点坐标为(0,6),B点坐标为(8,0).
(1)求AB的解析式
(2)求点C坐标
(3)在直线AC上是否存在点M,使BCM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如图(a),直线l1:y=kx+b经过点A、B,OA=OB=3,直线12:y=x﹣2交y轴于点C,且与直线l1交于点D,连接OD.
(1)求直线11的表达式;
(2)求△OCD的面积;
(3)如图(b),点P是直线11上的一动点;连接CP交线段OD于点E,当△COE与△DEP的面积相等时,求点P的坐标.
24、细心观察图,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
….
(1)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的规律;
(2)推算出OA8的长;
(3)求出的值.
25、已知A组数据如下:0,1,,
,0,
,3
(1)求A组数据的平均数;
(2)从A组数据中选取5个数据,记这5个数据为B组数据,要求B组数据满足两个条件:①它的平均数与A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②它的方差比A组数据的方差大.请你选取B组的数据,并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