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台东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选择词语填空。

余音绕_____  ____然不同 精兵______

_____共赏 ____匠心 _____人口  

①精减人员,缩小机构。______________ 

②好的文章或作品人人称赞。_______________

③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

2、读课文《航天飞机》根据语意写词语

①(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________

②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________ 

③结果,原委。                  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到年底,蒜泡得色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突出夸赞腊八蒜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截然不同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1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灯的数量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

2)作者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横线上。

(1)武松大喝一声,好像把眼前的山也要震动起来。________

(2)这种云是什么云?哦,原来是积雨云啊! ________

(3)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________

5、按原文填空。

1.《学弈》中两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选自________写的《为人民服务》。

3.《匆匆》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去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通过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春光好・天初腰

(五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从文学体裁上看,《春光好·天初暖》是一首词,春光好是这首词的________,句末押_____________韵。

2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偎雪坞浓香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文回放。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联系课文说说,“值得宽慰的东西”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更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10、选考题

《汪曾祺读本》片断

杨花萝卜

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杨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曰:"杨花萝卜" 。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我家不远的街口一家茶食店的檐下有一个岁数大的女人摆一个小摊子,卖供孩子食用的零吃。杨花萝卜下来的时候,卖萝卜。萝卜一把一把的码着 。她不时用炊帚洒一点水,萝卜总是鲜红的。给她一个铜板,她就用小刀切下三四根萝卜。萝卜极脆嫩,有甜味,富水分。自离家乡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或者不如说自我长大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

除了生嚼,杨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为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 人之初, 鼻涕拖, 油炒饭, 拌萝菠。

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佐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

萝卜丝与切细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菜。

北京的拍水萝卜也不错,但宜少入白糖。

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氽羊肉汤,味鲜而清淡。

烧小萝卜,来北京前我没有吃过(我的家乡杨花萝卜没有熟吃的),很好。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来北京,要我亲自做一顿饭请她吃。我给她做了几个菜,其中一个是烧小萝卜。她吃了赞不绝口。那当然是不难吃的:那两天正是小萝卜最好的时候,都长足了,但还很

嫩,不糠而且我是用干贝烧的。她说台湾没有这种小水萝卜。

1这篇短文选自《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文章写了杨花萝卜 四种吃法。

2除了杨花萝卜,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 )等美食。

A. 鸭蛋 干丝 豆汁儿   B. 炒饭 凉皮 小笼包   C. 扁豆 腊肉 拌豆腐

3汪曾祺家乡的美食让他口水直流,家乡的人更使他难忘。家乡的哪些人使他难忘?为什么?(列举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人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吧。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这句话中的“几乎”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语句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说法进行判断,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B.第④段针对“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面的,多用脑可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二是心理方面的,多用脑能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C.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所有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

D.最后一段与开头呼应,引用人们平常的说法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发出科学的倡议。

12、阅读。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了,便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内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们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稀罕”的近义词是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下列选项中(   )句讲明了它变得丑陋的原因。

A.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

B.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C.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4】“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只贝用尽了一切办法想挤碎这颗石子,但没有实现。

B.这只贝挤过几次这颗石子,很快放弃了。

C.这只贝根本没有去挤石子,它不敢。

【5】“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做贝的“荣誉”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请简要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6】它是一只可怜的贝,因为______________;它又是一只可敬的贝,因为______________。(根据原文内容简要回答)

【7】如果把“这只贝”看作一个人,那么,那颗钻进它壳内的“坚硬的石子”就是________,那颗“大珍珠”就是_________

【8】有人认为《一只贝》是一篇关于贝的童话,更有人将它看作是一篇人生的寓言。那么,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人生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段阅读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毫不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真是君啊!”

1联系上下文,“奔腾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 “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

2孔子讲水的德行,你会想起一句广告语:___________讲水有志向,又会想起一句成语______________讲流必向下,还会想起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重点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4听了孔子讲水,你也想到了他的一些名言吧,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罔。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择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1)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出                  C.相                  D.

(2)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2)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5】第③段中“这样的事例”在原文中具体指什么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8、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开心写作园。

题目:二十年后再相会

要求:想象一下,假如十五年后你的母校举行聚会,那时的学校、老师、同学都会变成什么样子?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