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2025届初二政治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这两个日子确定和设立为国家层面的纪念,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不移的立场。对上述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能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B.彰显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C.铭记历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D.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李某最终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下列内容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应承担民事责任

②刑罚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③惩罚李某的犯罪行为,这种威慑力能够根除网络诈骗行为

④李某的诈骗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唱响时代的网络主旋律,在逐梦道路上与时代同频共振,应当成为每一个正能量建设者的标配。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中华英烈网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向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先烈们致敬。广大公民可以扫描二维码,选择寄语、献花等方式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针对上述材料,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①要传播网络正能量,助力网络文明建设

②应发挥网络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利用网络弘扬主旋律,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网络主导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文化风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同学的做法属于“唱响时代的网络主旋律”的是(     

小东:将同学照片丑化后转发给其他同学

小智:针对城市建设问题,在政府网站提出建议

小凡:与同学发生矛盾,在班级交流群辱骂同学

小善:在短视频平台转发保护环境倡议

A.小凡和小善

B.小东和小凡

C.小智和小善

D.小东和小智

4、《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刑罚是刑事处罚的简称,指行为人因为违反刑法规范而受到国家机关实行的法定的强制处分。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C.主刑和附加刑

D.有期徒刑和死刑

5、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尽心尽力,认真负责的完成,出现问题勇于承担过失。这是(        

A.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B.对社会负责而不是对自己负责

C.对自己负责,但不是对别人负责

D.对自己负责,但不是对社会负责

6、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下列关于国家利益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二者相辅相成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③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相同的                       

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仅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防微杜渐”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今朝贪得一时惠,他日落得半世悔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8、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作出重要修改。这部法律的修订告诉我们(     

A.规则一旦制定,就是一成不变的

B.规则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C.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D.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则需要制定

9、在家庭中,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

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10、杭州亚运会期间,赛场内外随处可见亚运志愿者“小青荷”忙碌的身影,如语言翻译、交通引导、应急救助、维持秩序……他们用真诚与汗水为亚运会增添光彩。这启示我们要(     

A.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得到认可

B.热心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

C.投身社会活动,收获更多荣誉

D.耗费全部精力,丰富社会生活

1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这启示我们(     

①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②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③只有人人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和谐相处的社会

④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③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④我们应把国家责任放在第一位,不必考虑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你拍下的是美丽的风景,别人关注的是哨所定位”同学们观看公益宣传片《藏在照片里的秘密》后,才知道朋友圈里分享的随手拍照片,可能会无意间泄露国家秘密。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②只有人民军队才是真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③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④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要不断增强防范意识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浏览了楼盘信息,就接到销售电话;搜索过一个物品,就收到类似产品的广告……这(     

①表明网络中个人信息已实现共享 ②表明在网络世界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③告诫我们要远离网络 ④警示我们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3年7月,受强降雨影响,K396次列车被迫停在北京落坡岭火车站。当地居民得知后,纷纷熬粥、煮挂面,拿出家里所有物资帮助被困乘客。当地居民的这些举动(     

①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②帮助他人,损害自己

③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④服务社会,体现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6、思维导图是我们整理知识的有效工具。下图中有一处错误,该错误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7、2023年7月13日.蓟州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成功破获一起“飙车炸街”案.抓获违法嫌疑人9名.根据询问线索.又抓获违法嫌疑人5名。经查.6月21日以来.张某等14人多次在盘山景区等路段实施轰鸣疾驶等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张某等8人处以行政拘留.另对6名未成年人批评教育、责令家长加强监护。针对该案例.下列评论你赞同的是(     

①自由规则不可分,违法飙车应受罚                 ②遵守规则只能依靠他人监督

③“飙车炸街”破坏交通秩序.干扰居民生活     ④公安机关打击违法行为.守护人民安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2023年9月7日,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开通运行,用中国速度串联印尼双城。初中生小华收看新闻后,对我国高铁建设者们的进取、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身份不同

B.建设者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C.我国高铁领域的成就已跃居世界第一

D.中学生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19、掏出手机,随时随地叫车出发;从买菜到大件商品消费,点击手中小屏即可交易;视频会议重构了办公与教学方式;工厂无须开灯,也可以承载精密的设备制造……这让我们感悟到(       

①网络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

②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③网络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④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此消息一出牵动全中国国人的心。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某中学开展了一次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教室上课,要如何快速正确应对地震的来临?(     

①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并蹲到课桌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②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③不能无序乱跑,更不能直接跳楼逃生

④如果在室外遭遇地震,可以跑进建筑物或高楼、桥洞等地方避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有同学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自由不要约束,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严重限制了自己的个性的发展。

判断:

理由:

22、在一次“权利与义务”的讨论会上,小宇说:“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小玉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国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请结合材料,运用教材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相关知识进行辨析。

23、2017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为见义勇为撑腰。为此,八年级一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讨论。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5分)临睡觉前,小赵惊讶地发现自己放在抽屉的300元钱不见了。他立刻问同宿舍的几位同学,大家都摇头。第二天下午,有人说同宿舍的小刘这两天花钱大手大脚。很快,又有确切证据表明:钱就是小刘偷窃了,小赵气极了。

(1)你认为下列处理办法中,小赵选择哪种最合适?(1分)

让班主任来处理,并商约在处理后为他保密,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

报警

主动找小刘,或者告诉他家长把钱要回来,宽容他并帮助他改错

叫上几个好朋友进行报复,将小刘痛打一顿后,把钱抢回来

忍气吞声,再想办法向家长要生活费吧

在网络上臭骂对方

(2)小刘侵犯了小赵的什么权利?(1分)

(3)实际生活中,小赵采取的办法:叫上几个好朋友,在放学路上将小刘打伤,然后要回了自己的钱。请你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对小赵的做法进行评析。(3分)

 

25、小明是一名八年级学生,从四岁开始学画画。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活动中,他的二幅获奖作品中只有一幅署有他的名字。后来,班主任告诉他,为了使本班的其他同学也获奖,班主任用其他同学的名字署在小明另一幅作品上。

请告诉小明:

(1)小明的什么权利受到侵犯?为什么?

(2)面对这种情况,小明应该怎么办?

 

26、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公民应该怎样做?

27、关注社会,回答问题

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起因竟然是一女性乘客因坐过站后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失控所致。原因公布之后,网络一片唏嘘:一场只因坐过站的区区小事,竟演变为15条人命的惨案!

(1)上述事件启示我们应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2)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有什么意义?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守规则的现象,请你列举两例?

28、(题文)平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2)我们怎样践行平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