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9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年,革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这座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2、欧洲殖民主义的罪恶不包括
A.血腥掠夺
B.圈地运动
C.种族灭绝
D.贩卖黑奴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的实践证明地圆学说正确的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B.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
C.达•伽马到达印度的航行
D. 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环球航行
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朝代建立于哪一年?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202年 D.公元前202年
5、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爆了巴尔干“火药桶”。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说明( )
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D.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6、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印度发明的0到9的数字符号,印度的稻米、棉花和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
A.蒙古人
B.阿拉伯人
C.意大利人
D.土耳其人
7、读下面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C.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D.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正式建立
8、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做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效果 B.斯大林时期权力高度集中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9、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
A.夏商周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0、“不用点火的明灯,不用马匹的车辆,天空飞行的机器……”这些发明最早出现在( )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原子时代
11、某小组要制作一份主题为“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手抄报,同学们将历史事物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
A.蒸汽机、珍妮机、现代工厂
B.珍妮机、蒸汽机、现代工厂
C.珍妮机、现代工厂、蒸汽机
D.现代工厂、蒸汽机、珍妮机
1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产量比重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欧洲一体化发展
B.美国大量军需订单
C.加入了北约组织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13、“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庄园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B.庄园以商品经济为主
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14、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 B.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C.变法图强——洋务运动 D.民主科学——戊戌变法
15、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 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如下不同史观共同分析的历史人物是( )
A.段祺瑞
B.康有为
C.孙中山
D.章炳麟
1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A.珍妮机 B.内燃机 C.蒸汽机车 D.蒸汽机
17、下列对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牙航海家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开始远洋航行
B.他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
C.他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巴西和海地
D.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他先后四次西航,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
18、美国有许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独立战争有关,如“萨拉托加”号、“来克星顿”号等。其中与“来克星顿”号有关的是战争的
A.爆发
B.发展
C.转折
D.结束
19、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了发展本地区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0、汉谟拉比法典诞生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21、________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______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
22、______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_______________是拜占庭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法律遗产。
23、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______发明了“珍妮机”;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24、阿拉伯人担当了________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5、根据提示回答:
(1)(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 )。
(3)1871年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4)在明治维新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
(5)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全球化是( )主导的。
26、____年5月,北美13个植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第二届大陆会汉、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804 年,经过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_____ ”,拿破仑加冕称帝。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从9世纪开始,庄园在西欧流行开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____单位,______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10世纪,城市逐渐兴起,“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指城市拥有______权利。
29、《_____________》是一部科技的巨著,作者_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0、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是 。
31、(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2)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出现在什么时期?
(3)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是谁?
(4)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32、通过学习党史,应该知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重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完成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奋勇前进。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3)哪一次革命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4)在生死存亡之际,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贵州省境内召开了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5)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共七大通过了新党章,把什么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6)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制定的哪部法律文件使解放区近一亿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7)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8)什么事件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
(9)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0)1978年的什么事件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1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3、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意义是什么?
34、材料论述题。
创造华夏文化的中原人融入了大量的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秦汉以后,大量的古代北方民族和南方民族,与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人融合,并把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入中原地区,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当时的中原文化与古代的中原文化完全不同,其原因是融入大量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周边各族的文化传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何星亮《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与民族认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汉之后北魏主导的改革。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