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来宾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四字词的近义词。

喜不自胜——____________ 腥风血雨——____________

一五一十——____________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_____________

(2)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诗句。

1.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自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

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诗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它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求自己的香气充满人间。

诗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全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④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⑤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5、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会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两团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精彩阅读。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选文中加点的部分,看似是写光线,表示天色渐晚,实际上是写________,烘托出“我”________的内心感受。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展示了“我”________的心理状态。

【3】你是如何看待选文中的这位母亲的?尝试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农家过年

①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是农村,过年别有一番韵味。

②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蒜、姜、箔、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凤、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炸“假玉”:有红薯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糖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③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熬到小孩子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④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⑤初二到初四,是走亲威的时间。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祈盼来年会更好。

【1】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写农家过年的习俗的。请梳理文章,完成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天农家过年的情形,其他内容均为略写。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请说一说你的理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_____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_____,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cù)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_____在手中,味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湖水从我心上_____过,想喊,没喊出声。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声叫:伢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好像没听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ruǐ)。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pā)!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水珠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在原文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A.        B.        C.               D.      

2文章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 

3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________ 

4本文对人物的刻画采用了多种描写方式,有神态描写,如:________ ;有动作描写,如:________;有语言描写,如________

5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

②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圆脸少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2、竹(13.5分)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雪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5分,每空0.5分)

平凡(   )   品格(   )   不畏(   )

2.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 (3分)

3.作者从     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2分)

4.为什么说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2分) 

 

                                                     

5.岁寒三友是指               。(3分)

6.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2分)

 

13、眼泪的池塘(节选)

【英】刘易斯·卡罗尔

她跑到小门前,哎呀,真糟糕,小门是锁上的,小金钥匙依旧放在那个高高的玻璃桌子上呢。“这下更糟糕了,我从来都没有变得这么小过,从来都没有!太不幸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啊?”刚想到这里,爱丽丝突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带有咸味的水里。之所以知道水是带有咸味的,是因为那水一下子就淹到了她的下巴,而她在惊慌中喝了一口。

“我掉进海里了!”这是爱丽丝的第一个念头。接着,她又对自己说,“那是有许多供游泳者们在里面换衣服的马车,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聚在沙滩上用木头铲子堆起沙子建造城堡。海滨还有一排出租给游客的住房,住房后面就是一个火车站。爱丽丝对这些印象很深。

可是没过多久,她就明白了,自己正在一个由眼泪汇成的池塘里。这满池的眼泪正是自己身高九英尺的时候不停哭泣流下来的。

“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当初我就不应该哭啊!”爱丽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划动四肢在水里游来游去,她多么想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游出池塘去,“这下可好,我真是自作自受啊!再这样下去,我非得淹死在自己的泪水里不可了! 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啊!说实在的,今天的怪事可真够多的了!”

【1】找出文中与“一心一意”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爱丽丝掉进了海里,因为水是咸的。______

(2)爱丽丝非常后悔不该哭。______

(3)爱丽丝使劲游,想游出池塘,但是没有成功。____

【3】眼泪池塘是怎么形成的?( )

A.小动物们哭的

B.天然的

C.爱丽丝哭的。

【4】为什么爱丽丝说是自作自受?

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爱丽丝遇到的糟糕事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有一位青年向路边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儿!到市公安局还有多远?怎么个走法?”老大爷用拐杖在地上点了点说:“还有500拐杖。青年反问:“论理只论理,哪有论拐杖的呢?”“论理嘛你该叫我大爷。”

1上面这段话中,你认为不恰当的地方有哪些?请用“~~~~~”画出来并改正

2老大爷说的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民族”这个句子。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鲁智深把那大王打得乱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仿写句子)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搞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  

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缩句)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缩句)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仅有的亲人。(修改病句)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鱼汤更优美的了。(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____最珍贵

要求: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友情”、“亲情”、“善良”、“诚信”、“尊严”等词语。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个。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