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山南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词语

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弈秋之为听。

1)诲:_______   2)惟:________

2、名著阅读。

他在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只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他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这段文字叙述的是英国作家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_____》流落孤岛时,_____是他的精神寄托,他敢于________,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3、查字典填空。

(1)“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约”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 ________ 

4、查字典填空。

(1)“疾”是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字典里“疾”的解释有:①病,身体不舒服;②恨;③快,迅速。“疾恶如仇”中“疾”的解释应选第______种。

(2)“否”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音节为______,把“不”换为“木”,变成新字______,新字组词______

(3)“付”是______结构的字,共有______画,部首是______,带有这个部首的字还有______

5、填空。

1.何当金络脑,_________

2.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

4.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

5.晓看红湿处,_________

6._________?寂寞无行路。

7.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

8.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古诗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诗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_____

4古诗二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7、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是   代著名诗人   的一首歌颂   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   ,用   比喻子女的心,用   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①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②,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③,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④,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⑤,低绮户⑥,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⑦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⑧。

【注释】 ①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②天上宫阕(què):指月中宫殿。阕,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③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④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⑤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⑥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⑦但:只。⑧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这首词是诗人写给_______,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3】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1】妈妈肠道不好,家里的药箱里常备诺氟沙星胶囊,这药能止泻吗?请你找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该如何服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说明书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着凉后腹泻了,根据说明书上的信息,你会给她吃这个药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口罩发展史

①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②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bǐ)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③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自己的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中做成口罩。

④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1897年3月,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使用时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想出用带子系在耳朵上的方法,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

⑤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的必备品,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频繁。载入史册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次扮演着重要角色。

⑥1910年,我国哈尔滨爆发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把一块外科纱布折叠起来,中间村上一块药棉,然后把两端剪开做绑带,制作方便、成本低廉,防护也严。人们戴上口罩,把嘴和鼻子遮挡起来,称它为“伍氏口罩”。

⑦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2009年,在继2004年的“禽流感”之后,“甲型H1N1流感”让口罩大军再一次出现在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前。2013年PM2.5空气危害概念的出现,引发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使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雾霾天气期间甚为畅销。

⑧口罩的种类有很多。不过可以分为两大类,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根据不同的人使用又分为:大人口罩(18×9)和儿童口罩(15×9)。平面口罩又分为:棉布口罩、无纺布口罩、高分子材料口罩、活性炭粉滤芯口罩、活性炭纤维毡垫口罩。N95型口罩可以用于某些颗粒物的呼吸防护,如打磨、清扫和处理矿物、面粉及某些其它物料等过程产生的粉尘,还适用于因喷洒而产生的液体的或非油性的不产生有害性挥发气体的颗粒物。能有效过滤和净化所吸入的异常气味(有毒气体除外),帮助降低某些可吸入微生物颗粒物(如霉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的暴露水平,但并不能消除接触性传染、生病或死亡的风险,活性碳口罩,它能有效防护毒气等有害物质。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有效的防菌,仅限于防止那种喷射造成的病菌感染,例如可以防止打喷嚏造成的病菌传播。但是由于其贴合性差,不能起到防尘的作用。一般的棉布口罩,它能防护一般的灰尘,一般的劳动保护居多。

⑨今年口罩成了大家的热点,在这里说明一下,在一线病区的医护工作人员应该戴N95口罩,因他们离病区比较近,接触病毒比较多,所以防护级别高一点。如果不在疫区的人,佩戴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即可。不要买错了哟。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口罩发展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仔细阅读②至⑥自然段,尝试从口罩的制作材料的演变过程来概括口罩的发展史:(不超过6个字)

绢布口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口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时候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请你给下面三个同学推荐合适的口罩:(1)李娟感冒了,总是打喷嚏,为了不传染同学,她决定戴口罩,你推荐她购买___________口罩:(2)张亮的爸爸在面粉厂工作,车间里粉尘比较多,他想送给爸爸几个口罩,提醒爸爸注意身体,你推荐他购买________口罩;(3)妈妈每天骑电动车送我上学,为了防尘保暖,你推荐妈妈购买___________口罩。

【5】今年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蔓延,口罩成了大家防止病毒入侵的首选。但是我们徐州不属于疫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佩戴的口罩是_____________

11、阅读《感恩》,完成下列各题。

感恩凸凹

①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他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②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期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③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④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⑤“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梯,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⑥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⑦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⑧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吧。”

⑨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的注视着,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⑩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 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楼,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

轻声细语的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1文章围绕标题“感恩”,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⑨、两段,并分析下面两句话表现人们的心态有何不同?

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凸凹被誉为扑身乡土的劳模作家,他对乡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虽然写的是城市生活,但乡土的痕迹仍十分明显,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也蕴含其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概括本文乡土的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说文中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文中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母亲________的情感。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母亲失约未能带孩子出去玩,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吧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2】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伯桑拜师(节选)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  遍),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  才)、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  致)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选自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莫泊桑拜师》)

1在(  )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贵在坚持”一词中的“贵”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A. 价格高;   B. 评价高;   C. 以某种情况为可贵;④地位优越。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联系整篇文章,我们发现福楼拜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

A. 孜孜不倦   B. 诲人不倦

4找出福楼拜指导莫泊桑的关键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放弃________     分神________

贫乏________     局部________

6在这两段文字中,福楼拜告诉莫泊桑写作的窍门是:________。从“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这句话我们体会到莫泊桑是一个________的好学生。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一句关于观察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福楼拜介绍的写作方法,请抓住人物的外貌、衣着等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前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我的脸红了。我觉得很惭愧。

雨下得很大,她打着伞在路上艰难地走着。

______

(2)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那年我______岁。有一天,老师对我说:“我们学校要举行_______,你可以____。”我听了以后,心想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不能_____,于是我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说:“我已经在两个星期以前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一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大舞台。(12分)

(1)藏戏是戴着面具演出。(改为反问句)

   

(2)爸爸说:我今天很忙,就不接你回家了。(改为转述句)

 

(3)维吾尔的姑娘漂亮。维吾尔的姑娘能歌善舞。(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5)竹楼藏在竹林中。(扩句)

   

(6)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看图写话。

提示: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