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济南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日积月累。(6分)

(1)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   ,我应该在烈火与  

(2)种树者必培其根,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2、根据表格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填写下表。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位置

______

______

作用

______

______

材料

______

______

结构

______

______

 文化特征

______

______

 

 

3、请用“激”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恰当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红军爷爷站在铁索桥上满怀________地向我们讲述了红四团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心情非常__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_下,大家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4、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并使前后连贯。

_______________西北风   傲然挺立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这两句诗中的“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7、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________的竹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第一次抱母亲(9分)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和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提那些往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

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来,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母亲抱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下来。

(一)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回答问题。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难过?(2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分)

 

 

(3)默读文章的最后一节,用﹏﹏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在原文右边的空白写写自己的感想。(2分)

(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1分)

a、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一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写下来。

 

b、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首歌曲?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讲话:“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已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因闭关锁国而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观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以此为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第①段引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其作用是( )

A.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3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4结合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经历,举出一个支撑文章观点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重点段落品析

视察员把机器老师调好以后,拍拍她的脑袋,笑着对她妈妈说:“这不是小姑娘的错,琼斯太太。我认为是这个机器里的地理部分调得太快了一些,这种事是常有的。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十岁左右孩子们的水平了。说实在的,她总的学习情况够令人满意了。”说着,他又拍了拍玛琪的脑袋。

1满意的反义词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察员是怎么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视察员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请分别简析。

  土地:________________   河流:________________

  风: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找寻桑梓的味道(节选)

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水一样……

野菜——永远的佳肴

烂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腾出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炒鸡蛋,色泽碧绿,清香宜人。枸杞头有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多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薄如纸,映出馅儿心,色如翡翠。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站在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恨不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槐花——最美的记忆

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老态龙钟的槐树,粗裂的皮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含苞的槐花捋(luō)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地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

记忆里的画面总是很清晰,穿着的()确良的年轻母亲,流着长长鼻涕的童年伙伴,在荷花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站在铁皮船上沧桑的摆渡人……那首熟悉的纳兰词总在我耳边萦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注释】①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有删改)

【1】写出三个形容花香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______

(2)指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_______

【3】作者记忆里的故乡有哪些清晰的画面?用“   ”画出来。

【4】野菜成了“我”永远的佳肴,也使春天充满了美丽迷人的气息。请你写一句有关春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写了两件事来找寻故乡的味道,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运用

新叶

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得眼睛刷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贞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当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远,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或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自然段中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一句是: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分)

自然段第一句写新叶时写了燕子,这是一种   的写法,文中第   自然段也用了这种写法。(2分)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自然段的内容:(2分)

自然段用四个比喻来描写新叶,这四个比喻是从仰头望去”“老远看来”“密处”“稀处四个角度安排的,各个角度的喻体分别是:       。(4分)

类似新叶一样给人以启示的平凡的事物很多,你在生活中,从哪些事物身上获得过启示?请举出两例。(4分)

事物: 启示:  

事物: 启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4分)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字句和字句)

字句________

字句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当我们蓦然回首,总有一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让人无法忘却。每当我们拾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久的冲动,这便是感动。

请你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的人名、地名、校名。

提示:题目可以为“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他,真让我感动”“一个令我感动的人”“那一刻,我真感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