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在家长的帮助下听写。
梗概 畏惧 寂寞 宴会 缺乏 书籍 聊天 栅栏
控制 借贷 剔出来 侵袭 倾覆 稍微
2、照样子写词语
(1)绿油油(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冠楚楚(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世代代(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牛一毛(含有两个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
(5)胆小如鼠(含有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惊小怪(含有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食》和《十五夜望月》都是_______ 代的________绝句,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和___________的习俗。除此之外,我还积累了另外一首写到传统节日的古诗《_____________》,其中印象最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
(1)中国 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 昆山市 昆山市实验小学六(1)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准备活动 领奖品 冲到 起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部 没有 少数 一半 多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头部 身体 上身 牙齿 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______)
(2)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______)
(3)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______)
(4)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______)
6、课内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7、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采薇(节选)
昔我__________矣,杨柳依依。
今我________思,雨雪霏霏。
______迟迟,栽渴载饥。
我心______ ,莫知我哀!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选自《 ____________》。诗的主人公是一位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打“√”。
雨:A.yǔ( )B.yù( )
迟迟:A.迟到( )B.迟缓的样子( )
载:A.zǎi( )B.zài( )
莫:A.不要( )B.没有人( )
【4】诗中与“昔”相对的字是“______”,由此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分别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
【5】从诗中可知,主人公现在所处的地点是_______,处境是_______。一个“_______ ”字体现了此时主人公内心无限的_______之情。
9、阅读理解《微笑的可乐》回答问题
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跑在海水里的孩子们。[a]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进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里。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b]尽管我还是个孩子,确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还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c]
②那段热的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的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的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的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和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吐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在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地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画线部分表现了“我”( )的心情。
A.愤怒 B.恐惧 C.羞愧 D.沮丧
【2】“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一句插入到第一段中( )的位置,这样句子上下更加连贯。
A.a B.b C.c
【3】第④段“我已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的大山”这句话中的“一座山”指的是( )。
A.夺走我右脚的马路 B.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
C.那场车祸带给自己的悲观胆怯 D.我们家门口的大山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在北平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3--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这篇文章,可分成四大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邓稼先一生工作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会儿,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拢翠竹,栽在花坛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来这倒垃圾,而且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到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自在地歌唱……
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1】照样子,概括文章的有关内容。
第二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
【2】在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窗外空地上,以前是_______、_________;而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文章第四段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拟人 B.排比 C.拟人和排比
【4】第二段中“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个主意的内容。
爸爸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
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 忙碌),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呢!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给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A.不受约束,随便 B.广阔,长 C.到处都是
漫天风沙(_______) 长夜漫漫(_______) 漫无目的(_______)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吐鲁番人用_________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白杨,可以_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________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污脏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遭受着与你相等的苦痛。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1】短文的叙述角度很特别,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人称叙述 B.孩子对母亲倾诉 C.母亲对孩子倾诉
【2】短文已经分成四个部分,并且已概括出第一部分的意思。请用小标题概括第二到第四部分的意思。
(引出话题)—(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情况“我”“不必打”?哪些情况“我”“必须打”?从短文中找到语句,摘抄在横线上。
“不必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到(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语,就知道“我”打“你”时的心理感受。
【5】“臂系千钧”是指“手臂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用这个词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的题目很有意思。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续写
文章结尾处,说“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请展开想象,想象唐僧此时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续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