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商丘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会辨字组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根据句意写成语。

A、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______

B、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______

C、亲自到了那个环境。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呢?

2.《学弈》中描述了两种人,一种是______________的人,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两小儿辩日》中,从两个小孩的角度看,他们______________的精神可贵;从孔子的角度看,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值得赞扬。

3.《北京的春节》是______先生写的,文章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我能说出一种春节习俗: ______________

4、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打)算盘  ____纽扣  ____药末  ____胡琴

____螺丝  ____戒指  ____作业  ____课文

5、根据句子意思,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出序号。

伏   隐藏 低下去 屈服 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 使屈服

1)我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

2)爸爸每晚伏案写作,直到深夜。(   )

3)辽阔的大海波浪起伏,极为壮观。( )

4)哪吒有降龙伏虎的本领。( )

5)周瑜害诸葛亮不成,只得伏输。(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

完成下列各小题。

【1】“ 不得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

A.陌陌

B.默默

C.脉脉

D.墨墨

【2】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诗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素”在这首诗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本来的,原始的

B.质朴,不华丽

C.白皙

【4】这首诗的前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排比

C.互文

D.拟人

【5】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也是诗人经常引用的,以下诗句中哪一句没有引用神话传说?(  )

A.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对古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刻画了银河两岸,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却不得见面的画面。

B.这首诗中的过渡句是“河汉清且浅”,既是前因也是后果。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句诗,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D.此诗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7、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也不能分辨颜色, 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并在树枝上轻轻降落。

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

据悉,蜻蜒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 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解释词语。

平淡无奇:

地地道道: 

2.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

3.填空。

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还能在文中找出相同方法写的句子:

 

4.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句中的画线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5.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

 

 

 

10、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_______(详写  略写)。(选词填空)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丑菊

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儿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些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这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那人大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事与愿违:________

庆幸:________

2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晚上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火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 )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么幸福( )跟着她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请在第三自然段的( )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2分)

光明(   )   快乐(   )

(3)赶紧的意思是    ,小女孩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        。(2分)

(4)用    画出写小女孩幻想的句子。(3分)

(5)读文中加   的句子,请你列出她曾经看到过的美丽的东西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3分)

 

13、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松树赞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歌颂松树,赞美松树,这是因为它具有崇高的风格——共产主义风格。

松树有极强的生命力。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能茁壮地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不怕环境恶劣,不被困难吓倒。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依然神采奕奕,无忧无虑地成长。

松树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长大了,它的树干是用途很广的木材;它的叶可以提制油料;它的脂液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的根和枝是很好的燃料。夏天,它的枝叶为人们遮住了炎炎烈日;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

要求于人的很少,给予人的却很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青少年朋友们要和松树一样,成为具有崇高风格——共产主义风格的人,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期望。

1作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叙述松树的风格。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运用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3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里都运用了破折号,它表示下面哪一种意思?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 表示音节的停顿或延长。   B. 表示对上文的解释的说明。

C. 表示意思的递进。   D. 表示意思的转折。

4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浏览电子借书信息表,可以看出借阅《生命的密码》的同学是(  )。

A. 谈家桢 B. 杜晓文

C. 王明宇 D. 岳小兰

2《生命的密码》是一部(  )。

A. 历史小说 B. 科普作品

C. 童话故事 D. 人生美文

3浏览借阅须知,《生命的密码》的借阅者最迟的归还日期是(  )。

A. 2016年12月20日

B. 2017年1月20日

C. 2017年12月20日

4综合上边的信息,《生命的密码》这本书属于(  )。

A. 班级图书馆 B. 学校图书馆 C. 家庭图书馆 D. 社区图书馆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例句,根据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

例:(欣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题

同学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以“几年后的家乡”为话题动笔写一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家乡环境图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